猴痘会成为另一场大流行病吗?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静子

新冠疫情的阴云远未散去,另一场病毒传播已悄然而至——

当地时间5月7日,英国卫生部门确认首例猴痘病例;18日,美国报告一例人感染猴痘病例;19日,瑞典卫生局确认首都斯德哥尔摩地区发现一例猴痘确诊病例;截至20日,欧洲确诊和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超100例……鉴于目前已在多个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发现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于21日发布猴痘疫情暴发预警。

猴痘会成为另一场大流行病吗?防控新疫情有何新挑战?

尚不明晰的传播链既为病毒溯源设难,也为恐慌心理的流行提供可乘之机。猴痘病毒最早于1958年被发现,刚果(金)于1970年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非洲国家多次暴发猴痘疫情。本轮疫情传播中,英国报告的首例猴痘病例曾有前往尼日利亚的旅行史,而18日新增的2例确诊病例均表示“没有去过非洲”,这意味着英国目前或存多条猴痘传播链。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数病例并无明确的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猴痘病毒肆虐全球多地,尽快查明疫情源头,减少因不明传播链而给民众增加的恐慌迫在眉睫。

更具传染性的病毒值得警惕。从英国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到目前至少12个非猴痘流行国相继“沦陷”,半个多月时间已有上百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全球猴痘病例呈显著增长趋势,“非典型”特征进一步暴露。过往病例表明,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虽不易发生人际传播,但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被感染。近期世卫组织证实,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此外,随着夏季到来、聚集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速度恐加快。如何在破解传播链的基础上大幅减缓病毒传播速度,考验着各国的猴痘疫情防控能力与水平。

人不是生来就要被病毒打败的,多方面有利条件汇聚成应对猴痘疫情的底气——

从病毒的危害性看,目前全球多国流行的猴痘毒株较为温和。据报道,猴痘病毒有两个主要毒株或“分支”,即死亡率高达10%的中非(刚果)毒株与致死率约为1%的西非毒株。而本轮流行的猴痘毒株则与西非毒株相似。加之,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在出现症状后的2周至3周就会康复。尽管不排除猴痘病毒存在基因突变的可能,但相较无谓的恐慌,保持平常心或是应有的正确态度。

从预防措施看,现有手段仍可用、管用。与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不同,人们经过几十年的基础研究,早已找到猴痘病毒的弱点并可迅速采取阻断措施。猴痘病毒是人类天花病毒的“近亲”,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性高达85%,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开始采购各类疫苗应对猴痘疫情冲击。此外,为有效遏制病毒的快速传播势头,比利时要求猴痘病例进行21天的自我隔离,韩国也已建立起猴痘病毒检查体系……多手段并进,共护全球公共安全。

著名微生物学家卢米斯在《传染病与人类历史》一书中写道:“人类离全球灾难只差一场传染病的距离”。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早已让我们见识到了人类的渺小与局限,面对新一轮猴痘病毒的考验,只有勇于正视、积极应对才能有出路、有作为。于目前尚未发现确诊病例的中国而言,守住国门“疫”线、做好防治的战略准备、提升民众的卫生清洁意识不可或缺。于世界而言,各国携手抗疫,共享相关疾病信息、加强猴痘疫苗的研发等工作是时候提上议事日程了!

编辑 宋杰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