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近年来各种龙舟活动按下“暂停键”,但龙舟文化传承从不“打烊”。为助力广州建设世界体育名城,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以“体育文化+非遗”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挖掘并弘扬丰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龙舟,日前推出年度特展“睇龙船·岭南传统体育非遗展:龙舟篇”。
《岭南传统体育龙舟卷》
展览从岭南龙舟文化的起源、广州龙舟传统习俗、现代龙舟竞赛概况以及各类龙舟赛事如火如荼的盛况等,系统性地整理出龙舟千年的文化沉淀与体育竞赛的魅力,全方位展现岭南龙舟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推广等成果,展览展出珍贵藏品百余件(套)。猎德村捐赠的猎德鼓、龙头龙尾,车陂村捐赠的“东坡号”龙舟长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龙舟联会赠广州市政府紫荆花奖杯等均在展览上亮相。
展览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由多位岭南书画名家共同创作,长11.92米、宽1.8米的巨卷《岭南传统体育龙舟卷》。随着珠江的滚滚东流,画卷徐徐展开,木棉、榕树、芭蕉、坡形屋顶、祠堂等皆是岭南特有的植被和建筑;从传统龙舟到标准龙舟、从六榕塔到广州塔、从平房古厝到高楼大厦,集中展现岭南龙舟赛的悠久历史和广州城的沧海桑田,与“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望遥相呼应。
《岭南传统体育龙舟卷》(局部)
参与创作的10位岭南名家包括许钦松、陈初生、孙戈、张弘、王永、朱永成、朱颂民、刘诗东、卜绍基、赖智豪。“龙舟不但富有体育项目的趣味和魅力,还传承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刘诗东介绍,如龙舟赛前的招景、应景、趁景、祈福、采青、点睛等仪式,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赛后的龙舟饭更是中国传统的社交形式,一茶一饭为人们筑起幸福之基。
创作现场
创作现场
刘诗东介绍,作品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以“古今穿越”为线,画面的风景主要由王永、朱颂民、卜绍基,赖志豪等山水、花鸟画名家创作,而画中最显眼的人物则由著名人物画家孙戈、张弘、朱永成、刘诗东合力完成,完成后由著名画家许钦松和著名书法家陈初生指导并题书。整幅龙舟卷一气呵成,栩栩如生。
自2019年起,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因疫情停办。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本次举办龙舟主题展览,可谓广州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用中国绘画长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赛龙夺锦的画面,让观众不到龙舟现场也能感受‘岭南珠水龙舟鼓、百舸竞渡千雷鸣’的文化情怀。”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弘分享道。据介绍,《岭南传统体育龙舟卷》将由同法集团捐赠给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
《岭南传统体育龙舟卷》(局部)
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体育非遗,保护是手段、传承是目的,馆方去年举办了“岭南传统体育非遗展:武术篇”,结合目前正在展出的“龙舟篇”,以及明年还将策划推出的“舞狮篇”,将形成岭南体育“非遗三部曲”系列展。馆方期望通过展览活动让岭南体育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也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为广州世界体育名城建设贡献博物馆力量。
【记者】杨逸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