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985高材生走进制造工厂|新360行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数智新生态——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系列报道

3年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谢红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富士康“小妹”。在经历了短暂的生产线轮岗后,现在的谢红玉,不仅管得了项目、对接得了客户,从害羞内敛蜕变为大大方方展开项目。

谢红玉

年龄更小一些、初中毕业的李树灿,在经历“三进三出”富士康后,最终放弃了赚快钱,成为一名正式富士康员工,并报读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教学项目,期待未来轮岗中有新的机会。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之间的不断交叉融合也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加入,985、211高校毕业生走向制造业产线、深入车间,用自身专业所长提升制造业技术;另一方面,普工、技术工也在强化自身技能,跟上日益迭代技术的脚步。

伴随着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转型,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也在青睐工厂,制造业转型有了新的底气和力量。

年轻人走进制造工厂

2021年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周雪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了进入了富士康成都工厂。

出生在千禧年之后,父亲是一名汽车维修工,耳濡目染之下,周雪打小就喜欢和机械打交道,“加上我比较好动,那些偏静态的专业不适合我”。

周雪

相比周雪的明确目标,95后李树灿则是“三进三出”富士康,并最终成为一名正式富士康员工。

李树灿发现,相比拿个身份证就能入职临时工,正式员工从面试到入岗再到培训,都有专门工作人员对接,甚至连产线上领导和同事们之间温和说话的细节也被李树灿捕捉到,归属感差异明显。

工作环境也和以往不同。伴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生产流程越来越优化,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多,生产效率也比以前提升了很多。与此同时,车间环境越来越干净,每一个区域规划都很精细,甚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是像以前,像是一个“大杂烩”的场景。

而谢红玉在大学毕业前,对富士康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代工厂,“校园宣讲会之后才知道,这是一家500强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谢红玉说。

刚入职时也的确有一些落差:谢红玉以为,自己应该是在富士康大片园区的办公楼里上班,但刚进入工厂,就在产线上轮岗了2个月时间。但也是这段经历,让自己对工厂有了更加切身的了解。

制造工厂的“超强助攻”

谢红玉负责的是供应链管理,每当用户给工厂下订单,谢红玉则根据现有物料制定排产,并给客户一个预计时间。

“过去给客户一个反馈的报表需要半天时间,现在只需要半分钟。”即便是遇到物料短缺的情况,谢红玉也能迅速调整生产排序,这让自己颇有成就感。

这几年,富士康陆陆续续开发了不少项目,谢红玉以为,自己进入富士康做项目管理会多一些,比如跟进项目、人员协调,没想到还要做一些系统开发工作。

这种全能型、全方位的磨炼,也大大改变了谢红玉的性格。谢红玉自认为更偏内向一些,不会刻意展示自己,但是在富士康,一边去客户谈需求,一边和项目组沟通进展,面对不同的群体,谢红玉现在“更敢于表达自己”。

也并非所有的岗位都是围绕客户转。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的蒋蕊莲,则调侃为“开发软件车间躺平专家”,因为她总是想将一些奇思妙想落地。

比如说,通过一些标准化系统化流程作业,可以大大减轻劳动者的工作量。蒋蕊莲就注意到,为了将信息录入系统,一些产线做大量的扫描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疲劳而出现纰漏,或者因为设备过于老旧,需要反复操作。

给扫描枪装上了自动化程序,蒋蕊莲说,这个岗位节省下的一些员工,还可以去做更复杂的修版等工作。

蒋蕊莲还给车间制定了一套良率预警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看板了解车间实时情况,异常情况也会通过短信推送到手机上。她的判断在于:一些主管并不会经常到车间,如果搜集各项环境的因子,如温度、湿度等参数,在管理者在办公室就能看到车间环境。

蒋蕊莲

她甚至还开发了可以灭火的巡检小车,让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操控灭火。在蒋蕊莲看来,和外界对富士康“像机器人一样工作的”刻板印象不同,这里也有很大的包容性,让自己天马行空施展空间。

抓住培训机会系统提升

相当长一段时间,制造工厂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很大程度在于,制造工厂不重视年轻人的未来发展,缺乏系统性安排让年轻人觉得没有上升空间。

同样,在分工极其细分的富士康,流水线上的每个人可能整天做的就是同一个动作。作为一名质检工,李树灿也能感受到这种“螺丝钉”的角色:一个工站会分成好多道工序,每个人就负责其中的几道工序,工作波澜不惊。

但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李树灿开始感受到了新的变化,机械手的导入,让枯燥的工作更轻松,同一个工站的人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一个人可能要负责整个工站,甚至负责多个工站,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李树灿的想法是,将自己从技术工逐渐提升为工程师,可以管理更多的工站。

李树灿

李树灿报名参加了富士康提供的技能提升培训,周末休息时间,就在线上进行网课学习,同时,还参加了技能短期认证,准备在今年拿下铣工和电工的证书李树灿非常期待,结业后赶上轮岗自己就可以抓住机会,有更多选择。

富士康内的“技能比武”不时在上演。最近,周雪参赛的一个项目是给车间换刀具——根据刀具的使用次数、寿命决定要不要换,或者对刀具进行一系列参数调整。在一个有着500台设备的车间,每天要对这些刀具一一核对。

如果每台设备查验3分钟,几乎需要3个人接力。周雪想到的是,通过编程来解决这些事情。周雪学的是机械,没有学过编程,也报名了富士康和客户联合组织的教育培训。“刚学起来比较吃力,一开始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一次线上提了一个问题,老师耐心回答了三天,现在回头来看,那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周雪以前也想过,进富士康或许会是一名纯粹的技术员,但现在自己逐步成为自动化工程师,工作中的不断学习,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以后让我学一些没接触过的东西,我有自信能啃下来”。

“技术更迭很快,需要不断进步,无论是大数据开发,还是平台开发,未来还需要在技术上突破,都需要自己不断提升技能。”蒋蕊莲也说。

◎点击链接看更多内容:数智新生态——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系列报道

【采写】郜小平

【实习生】徐睿超 朱琳

【主理人】 叶丹

【编辑统筹】马华

【策划】陈韩晖  程鹏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