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投集团多措并举全力打通农村饮水“最后一公里”

韶关新闻网
+订阅

小小的一滴水,窥见大民生。农村饮水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福祉。韶关市水投集团致力解决我市城乡供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自2020年实施浈、武两区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以来,积极助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让农村群众从“用水不便”到“用水方便”,从“有水”到“喝好水”。

▲节水护水进乡村宣讲活动现场。

5月17日,韶关市水投集团到浈江区十里亭镇良村村委坳背新村村小组开展“党建引领办实事节水护水进乡村”宣传活动。现场为村民提供用水业务咨询、水费收取标准、缴费方式、水质监测、供水设施保护常识和家庭节水小窍门等服务,发放供水服务手册等。前来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志愿者耐心地解答村民用户关心的水价、水质、收费等问题,宣传饮水安全知识,将亲情化的供水服务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倾听群众呼声,贴近群众心声,为广大用户提供零距离、面对面的精诚服务,完善各项便民服务举措。为解决目前农村饮水存在的短板,市水投集团会同浈、武两区人民政府于2021年底完成浈、武两区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共惠及4个镇,27个行政村,供水服务人数约4.79万人,有效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水质不安全等问题,打造韶关水投供水贴心服务品牌,高质量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市水投集团负责人到现场了解村村通通水情况。

▲村民在向工作人员咨询。

农村供水工程的使用与养护,既有“先天不足”的短板,也有“后天养护”的困境,和过去的农村用水模式相比,当前的安全供水成本比较高,且部分供水设施老化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一方面,无论是改造设施还是故障维修,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导致用水成本较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普遍缺乏用水安全意识,对于供水管理的积极性较低,造成企业管理维护困难,水费收缴难度较大,成为打通农村饮水工程“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工作人员在检测当地水源的水质。

▲工作人员向村民派发宣传资料。

补齐“先天不足”的短板,关键在于解决供水设施基础弱和设备使用率低等问题。市水投集团在市国资委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涉水资源资产价值,积极谋划城乡供水产业化建设。通过整合各县(市、区)供水企业,逐步对城乡供水统一管理运营,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营水平,有效解决目前农村供水存在的权属不清、管护不力、水质难达标、稳定供水难等现实难题,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破除“后天养护”困境,关键在于把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建好管好,让节水护水的意识深入村民心中,使节水爱水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市水投集团实施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安装总表,总表前供水管道由水投集团负责维护管理,总表后供水管道由行政村或自然村负责管理;水投集团仅对各行政村或自然村总表抄收水费,居民户表的水费由安装总表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抄收的管理方式。接下来,市水投集团将把服务做到“最后一公里”,在浈江、武江两区实行“一户一表”,实现每户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扎实做好水费收缴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同网、同水、同质、同价、同服务”的目标,形成服务跟得上、水费收得回、供水有保障的农村供水管理新格局。

水通则心通,心通则民安,打通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饮用水服务,是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呼吁广大村民节约用水,爱护自然水资源,自觉缴纳水费,让水真正润泽千家万户。

文字:曾卓

图片:谢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