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表演,文化讲座,文物修复体验活动……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当天,珠海博物馆推出一系列主题丰富的展览和体验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精彩多样的文博“大餐”。
“水花打湿思乡梦(啰),沙田旧貌脑海浮脑海浮……”一首首旋律悠扬的沙田民歌拉开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序幕。沙田民歌传承人梁六妹带领着4名徒弟,在非遗展厅内展示沙田名歌,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这种表演很有感染力,没想过博物馆会这么热闹。”恰好在珠海出差的天津人刘女士说。
同一时间段,在珠海博物馆的二楼书吧,《敦煌壁画之美》让听众仿佛穿越至画作前,珠海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冬梅生动地讲述让在场的人都大饱耳福。为了让游客的体验感更足,博物馆还推出拓印、体验模拟考古、文物修复和书法临摹活动。“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能够进一步拉近这些青少年与历史文化的距离。”珠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长征说。
此外,馆内设有全天开放的展览。展馆有四个固定展厅,分布在一层到三层,由下往上依次展示“共同的记忆”“传统艺文民俗文化”“珠海历史”三个主题,里头承载着大量的城市记忆。杨长征介绍:“在珠海土生土长的这一批人,对这些展览都有很强烈的共鸣,这是他们生长的土地,承载着他们对城市的记忆。”
特意在国际博物馆日打卡珠海博物馆的“新珠海人”唐小姐对此感触良多。“从珍贵的文物中窥探历史光景,还能感受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又加深了一层。”
除了精彩的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也于当日举行。据了解,珠海博物馆多年来都在开展针对大中小学学生思想教育、知识拓宽的活动。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吴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