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谋事再排钱!广东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农村报
+订阅

“喝了一辈子的井水,没想到有一天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村里通了自来水后,61岁的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白坎村村民范群友难掩兴奋。

没通自来水前,范群友所在的片区家家户户安装电泵抽取井水使用,村内一口水井的井口处密密麻麻布满数十根胶质水管,没有任何消毒措施,一到用水高峰期或天旱年景,家家用水困难。

转机出现在2021年。广东把农村集中供水作为涉农资金优先保障的大事要事,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当年8月,白坎村供水站建成通水,周边9个自然村301户1370多人受益。

农村集中供水行动的成功实践是我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广东系统部署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改革力度位于全国前列,省财政每年度统筹涉农资金规模达到300多亿元,主要投向基层,主要投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现集中财力、集中资源办大事、办实事。

清远英德市连樟小河流整治。

清远英德市连樟小河流整治。

01

“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

涉农资金资源强力整合

时针拨回至2017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部署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在顶层设计的引领推动下,改革大幕全面拉开。广东紧随其后,陆续印发了《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积弊已久的涉农资金碎片化、低效化问题。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改革实施前,各农口部门分别管理专项资金,“九龙治水”,使用分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针对这一问题,广东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要求,建立了“大专项+考核任务+绩效管理”涉农资金管理新机制,对原有部门间利益关系和资金使用权力格局进行全面性、根本性调整。

省层面将9个部门26项专项资金整成1个“大专项”,实现全农口跨部门的资金统筹整合。同时,进一步下放了涉农项目审批权限,下达资金不指定项目,赋予市县政府决策安排具体项目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自主确定项目规划布局、建设先后顺序和实际投资额度。

这意味着,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打破了原有“自上而下”分部门下达资金的条块模式,提升了县域资源统筹能力。

“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赋予了县一级更多的资金使用安排自主权。”肇庆市封开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之前,资金安排是下达到具体项目的,比较零散,而且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改革后,在完成中央以及省下达的考核性任务的前提下,县一级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谋划重点项目,实现集中财力干大事、干要事、解难题。”

改革红利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地不断释放。云浮市统筹各级涉农资金1.4亿元用于中小河流治理,拆除9座影响防洪安全的小水电站、拦河闸坝;韶关市统筹各级涉农资金3.3亿元,推进泥砖房整治,拆除了破旧泥砖房71.6万间,将拆后的空间用于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拆旧复垦;揭阳市、汕头市统筹各级涉农资金近10亿元用于练江支流治理、河道清淤以及沿线农村雨污分流建设。

揭阳市探索简化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模式,推行“农民工匠”法建设美丽乡村。

揭阳市探索简化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模式,推行“农民工匠”法建设美丽乡村。

“资金整合表象背后是乡村振兴各项任务的统筹推进,近三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有力推进了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万俊毅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省通乡镇和行政村路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100%;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省自然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完成率99.8%以上;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02

“先谋事再排钱”

涉农项目高效落地

“高效”是各地干群点赞涉农资金改革成效的高频词。背后的原因是改革对现有资金分配机制进行了优化重构。2019年6月,广东省财政厅出台了《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要求,涉农资金原则上提前一年组织项目论证研究和入库储备,未入库项目原则上不安排预算。

“倒逼地方政府形成‘先谋划事再安排钱’的理念。”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强化项目导向和项目库的建设及应用,对于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成熟度不高、无法开工、无法支出的项目,省级不予安排资金。

2021年,各市县申报2022年涉农项目10567个、729亿元,经省级各涉农业务主管部门审查,成熟度高且审查通过的有8924个、608亿元,审查通过率为84%。

“抓住项目库这个‘牛鼻子’,扭转了过去‘钱等项目’的观念,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使用进度慢的问题。”清远市英德市财政局一名业务负责人举例道,“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过去就存在“钱等项目”的情况,一般等资金下达后再立项走程序,拖个两三年都实施不了。如今,各单位都要建设储备项目库,经过涉农资金联席会议评定,遴选合适的、成熟度高的项目纳入实施项目库,“钱一到位,项目就基本可以落地”。

韶关市南雄市水务局规划财审股一位张姓负责人对于资金改革带来的工作流程的变化深有体会。资金改革前,县级业务部门一般等省级专项资金下达后,才开始启动具体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进度方面会比较滞后,在走流程的周期里大量财政资金被沉淀。资金改革后,一般会提前一年谋划来年的项目,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完,“项目成熟度越高,争取省级资金的成功率就越高”。

谈及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对农业农村事业发展带来的转变和促进,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强化了规划引领作用,改变过去钱等项目的状况,这就要求工作理念必须从“先等安排钱再谋划事”到“先谋划事再安排钱”转变,使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扶持更加精准。

03

“四两拨千斤”

涉农资金撬动产业发展

坐落于粤北山区的韶关市翁源县,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兰花已成为这座山城的鲜明符号:1600多盏兰花造型路灯,装点着大街小巷;34公里长的“兰乡古韵”长廊,镌刻着历史和文化。

产业因兰而兴。翁源兰花种植面积超3.5万亩,每天都有大批量兰花通过物流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其中国兰销售份额占全国六成,兰花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

“翁源兰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涉农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据韶关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投入3.4亿元涉农资金打造10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廊线,撬动企业和社会投入25亿元,集中解决了园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问题,年产业产值实现24.3亿元。

百姓也因兰而富。数据显示,翁源兰花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7758户农户参与种植兰花,户均增收15000多元;园区吸纳1.8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兰花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万元,超出当地平均水平的37.8%。

翁源兰花现代农业产业园。

翁源兰花现代农业产业园。

翁源县兰花产业富民兴村是广东涉农资金大手笔投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生动注脚。截至2021年,省级涉农资金已支持建设16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与此同时,广东还进行了一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一改过去财政资金层层下拨到市县财政部门,转为直接拨付到产业园的实施企业,给予企业充分自主权。

这种体制创新大大激发了企业投资热情。截至2021年,省财政投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第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5亿元,撬动总投资362.2亿元,撬动比为1:4.8。

涉农资金的撬动作用还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茂名市统筹2.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亿元,建设43公里的“锦江画廊”碧道;梅州市梅县区统筹6900万元,连线连片推进石窟河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吸引了计划投资50亿元的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落地。

茂名市统筹涉农资金2.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亿元,建设43公里的“锦江画廊”碧道。

茂名市统筹涉农资金2.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亿元,建设43公里的“锦江画廊”碧道。

梅州市梅县区统筹涉农资金推进石窟河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落地。

梅州市梅县区统筹涉农资金推进石窟河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落地。

英德市统筹2.2亿元建设西牛镇乡村振兴样板区,将土地整合治理与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并通过招商引资,签下农业项目合同逾1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过亿元,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既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又不能完全依赖财政资金,而是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发动村民筹资,形成最大合力。”西牛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04

“花钱必问效”

涉农资金用在刀刃上

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省财政统筹涉农资金328亿元,截至4月底已下达2022年省级涉农资金224亿元,其中用于十件民生实事、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等重点任务167亿元,占比76.6%,主要投向农村集中供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公路、农田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乡村振兴短板弱项方面。

在乡村振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涉农资金用在刀刃上?答案是“花钱必问效”。

“建立完善涉农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实施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后续年度资金分配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中、低、差’等级的,采取压减、调整等措施,促使市县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省财政厅修订了《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从三个阶段围绕着不同的重点来规范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工作谋划阶段,用中央考核事项清单明确方向;在项目的安排阶段,用负面清单匡定范围;在资金使用阶段,用动态监控系统纠正偏差,打造全省统一的涉农项目资金信息平台,建立起全流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反馈机制,做到“资金安排到哪里,监控就跟到哪里”。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项目分配和推进的影响,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南雄市一名镇委书记认为,改革以前,涉农项目分配的决定权主要掌握在各行业部门手中,条块分割,行业部门往往是从部门利益出发,自上而下安排项目或分配指标,不会站在镇、村的角度去统筹考虑,镇、村只能被动接受。

现在,情况大为改观。根据现有的制度安排,审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总体资金分配方案和任务清单的权限在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领导小组,而不是某个行业部门,大大压缩了“人情项目”的空间。“市层面肯定会从全局的角度进行通盘考虑,优先落实群众有迫切需求、有获得感的项目。”上述镇委书记说。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万俊毅表示,广东通过强化资金整合全过程的绩效管理,保障了预算编制、项目实施、资金监督和绩效评价全程有机衔接,确保了实施效果。

END

南方农村报记者段凤桂 通讯员岳才轩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