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印记】传统舞蹈:狮舞(高脚狮)

茂名史志
+订阅

传统舞蹈:狮舞(高脚狮)

高脚狮,又名“高挑狮子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电城镇(原电白县城)武馆师傅马德良,从高耸于官庙屋脊的琉璃小狮子形象获得灵感所始创。现主要分布于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北街和南坝楼阁村。

高脚狮身长2.5米,比一般南狮的造型小,突出特点是在狮头和狮尾分别安装一条高约1.6米和1米的木棍,以供舞者高举狮具起舞之用,“高脚”、“高挑”即由此而来。此外还有雌、雄两种造型,公狮为红色装饰,母狮为黄色或蓝色。

高脚狮表演

(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高脚狮表演时,由2人舞一头狮,多为6头狮的群舞,舞者与高举空中的狮具同时亮相。表演依拜门、喜庆、低潮、高潮4个舞段进行,在舞者的灵巧操纵下,群狮腾空劲舞,不断地高窜、低伏、跳跃、翻滚,动作刚劲有力,粗犷豪放,灵活自如。其中公狮、母狮时而追逐嬉戏,时而亲密依偎,表演由相识到相恋的种种神态惟妙惟肖,富有情趣。高脚狮动作千姿百态,具有刚柔相济、粗犷含蓄、人狮共舞的艺术特点,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是茂名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

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高脚狮在上海世博会惊艳全场,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高脚波斯猫”。

(资料来源: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