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借此契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联合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举办了“童眼看文明——博物馆的力量”学生作品征集活动,征集从少年儿童自身视角解读“博物馆的力量”的作品,以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打开他们与博物馆的连接,拉近青少年与博物馆的距离,促进他们与博物馆的交流和对话。
此次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34所中小学校的234件学生作品。这些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摄影、作文、绘画、手抄报、短视频等,经评选,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作品20件,获得二等奖的作品40件,获得三等奖的作品60件。学生们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他们眼里的博物馆,讲述了他们与博物馆之间的故事。这些作品文字优美纯真,构图充满童趣,飘散着青春气息。视频作品声音有的清甜、有的柔美、有的刚强、有的淳朴,让我们听到看到了青少年眼中的古今文明以及受到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传播方式。
一等奖作品 《我与博物馆的故事》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叶力筝
来自西关外国语小学的叶力筝同学以视频的形式讲述了自己是博物馆的忠实粉丝,从小沉迷于参观各种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互动游戏中不知不觉收获到各种知识,在博物馆这位“良师益友”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的故事。
聚贤中学的龙睿珺同学也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她从小跟随父母去各个博物馆,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博物馆就像是她的多年好友,一直陪伴她成长。
一等奖作品《我与博物馆的故事》 广州市聚贤中学 龙睿珺
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二年级的罗梓妤同学则用了3幅系列绘画作品来表现博物馆的力量,其中博物馆神奇的力量,让她可以和几亿年前的恐龙一起合影。
一等奖作品《博物馆的力量——神奇博物馆》 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 罗梓妤
荔枝湾小学四年级的陈紫涵同学觉得博物馆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不仅存放着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也可以了解到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每次参观博物馆都让她收获很多。她把陈家祠设计成一个装满宝藏的宝箱,里面除了有金银珠宝,还有榄雕、牙雕、木雕,广彩陶瓷等,敞开的箱盖、透明的玻璃外壳让每个人都能浏览到所有的非遗珍宝。
一等奖作品《非遗宝藏——陈家祠》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小学 陈紫涵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将陆续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微信、微博B站等平台上分享,通过学生的视角带领观众去到林林总总的博物馆里参观,一起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记者】杨逸
【通讯员】袁文婷
【图片】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