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5月16日,河源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是今年以来最强暴雨,具有“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降水范围广、短时雨强强”的特点,全市平均面雨量176.8毫米,东源新回龙镇录得最大累积雨量392.6毫米。今年5月以来降雨量为1991年以来同期排名第二。
精密监测
178个“千里眼”精准预报
连日来,一个个暴雨预警信号信息从市气象局发出。预警精准直达的背后,离不开区域数值天气模式、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短时临近监测预警体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有力支撑,更离不开河源遍布各个乡镇的178个观测站点以及先进的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空地一体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密集高效的观测站网就像24小时值守的“一线观测员”,为预报天气提供了海量数据,也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服务提供了基础,成为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千里眼”。
入汛以来,河源气象部门多次启动设备巡检,应急小分队更是多次连夜冒雨抢修因连续强降水导致的设备故障,做好各项设备参数测试和记录,确保各项数据传输正常,保障了“千里眼”的高效运转。此轮强降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御工作,多次进行天气会商研判等,要求抓实抓细强降水防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统计,强降水期间,市气象局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35站次。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5站次,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6次。全市气象部门发送决策短信210条,及时将降水实况和最新天气信息发送到市、县、镇、村各级领导和防汛责任人。
严密预防
“龙舟水”或雨量更多
今年以来,河源累计全市平均面雨量为729.2毫米,较近30年(1991年-2020年)常年值偏多21%;今年5月以来,全市平均面雨量为233.8毫米,较常年值偏多109%。
据悉,5月10日8时至5月16日8时,全市平均雨量为176.8毫米,东源新回龙镇录得最大降水量392.6毫米。全市178个气象站中,全部站点过程累积雨量均超50毫米。期间,共有7个站点1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
“龙舟水(5月21日至6月20日)期间预计总降水量为300至350毫米,总体正常,南部略偏重;后汛期(7月至9月)总降水量大致为420至520毫米。”市气象局预报科负责人说。
市气象局提醒,河源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前期已出现持续强降水,土壤含水量极高,地质灾害具有明显滞后性,需继续做好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后汛期需重点做好防御台风严重影响的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记者:王亚娇
摄影:冯晓铭
通讯员:曾钦文 贺发胜
编辑:林梓楷 校对:李雪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