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数字藏品:潮州非遗触媒元宇宙新玩法

南方+

5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首款作品“美人肩壶”亮相“头号藏品”平台,这是潮州非遗首次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发行,限量6000份,每份售价18元,在开售约半个小时即被抢售一空。

潮州非遗首次触媒元宇宙的新玩法,是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潮州是否可以以此为契机,由文旅投等公司牵头,组织更具规模、更有价值和辐射力的数字非遗藏品展示,借助数字技术活化潮州非遗、潮州文化,形成数字“潮”品,助力提升潮州经济和城市影响力,值得深思。

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元宇宙概念。在未来,数据和资产权属问题,将让数据和资产借助区块链实现自由流通与价值转移。数字藏品正是元宇宙概念下的一种新玩法,实现了实物资产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几大互联网巨头、故宫等博物院与敦煌、中国航天等超级文化IP纷纷入局数字藏品。数字藏品品类丰富,包括电子票证、数字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电子纪念品等各种形式。其中,各类文化珍宝作为数字藏品颇受欢迎。以阿里旗下的鲸探平台为例,分别推出了“宝藏计划”“关山月的艺术创作”“大美河山”“掌上有珍宝”“国潮向未来”等数字文化藏品。其中,“宝藏计划003期”更是推出“我是非遗守艺人”的专项藏品。微缩榫卯营造赵州桥、苗绣、杨柳青年画、螺钿工艺、金石篆刻、楚式漆艺、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亮相数字藏品平台。这期非遗数字藏品单件售价19.9元,每类发行数量在8000-10000份之间。所有数字藏品都配有作品来源、作品细节、作者、非遗介绍等相关内容。消费者在平台约定时间进行抢购。抢购成功的消费者将获得一个唯一的区块链序列号,即该藏品的身份证。这是作为唯一拥有人的认证。藏家可以在平台内对所拥有的数字藏品搭建个人数字展区,也可以将拥有的数字藏品进行无偿转赠,但目前不支持二次售卖、炒作和场外交易。

这类数字藏品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互联网时代“复制粘贴”的弊端,保护了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一种新颖的文化宣传载体,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有效衔接,其宣传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新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阿里旗下鲸探、腾讯旗下幻核等数十家数字藏品平台。据阿里新服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文物类、收藏品类、音视频类、动漫类的藏品较受欢迎,而数字藏品的玩家主要分布在80后、90后、00后的年龄层。其中,00后、90后最为热捧。而且这些藏家大部分是男性,超过78%的比例。在地域方面,广东藏家最多。

回看潮州,目前潮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在数字时代下催发非遗的经济价值、时代价值,让非遗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迷人的光彩?数字藏品或许是潮州非遗的突破口。

笔者认为,这正吻合了目前潮州所提的资源配置优化战役。潮州人杰地灵,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如何将这些好的非遗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提升好,将其转化为潮州的“活名片”。在潮州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中,不乏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剪纸、潮州嵌瓷、潮州珠绣、潮州陶瓷、潮州麦秆画、潮州推光金漆画、铜铸胎掐丝珐琅器、潮州铁枝木偶等一些传统艺术品,经济价值、艺术价值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非遗几近失传,一些因与市场需求脱节而鲜为人知。因此,借助区块链技术,由一家专业的企业来统筹潮州众多非遗精品,比如由文旅投来牵头,实现非遗的数字化转型,借用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来实现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华丽转身,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这对潮州来讲,其效益和辐射力,实在不可估量,是潮州探索非遗传承创新的一条新路径。

【作者】罗兰帆(中共潮州市委党校)

编辑 范磊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