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人类仰望星空,
无时无刻不好奇着穹顶之上的世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发出天问——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亚里士多德对着天空苦苦思索,
去论证天体的形态和运动。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
人们终将会踏上那片新世界。
当时间来到20世纪,
科技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人类这个物种首次踏入群星,
开启了极致浪漫的太空之旅。
遨游太空
1961年4月12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在近地轨道飞行一周后返回地面,
开启了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无限探索。
人类从此进入“太空时代”!
加加林曾说:“我们把天空检查了个遍,
没有发现上帝和天使。”
从太空望向地球,只看到惊人的美丽——
天空非常幽暗,而地球是蓝色的,
看起来一切都非常清澈明净,
如同一首舒展神秘的交响乐。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苍穹
人类登月
在加加林首次遨游太空一个多月后,
1961年5月,美国人正式推出“阿波罗计划”,
是的,他们决定登上月球。
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
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1969年7月16日,
三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升入太空。
四天后,登月舱成功降落在月球的“宁静之海”。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推开舱门缓缓走下,
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还有那句世人皆知的名言——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在首次进入太空的短短八年后,
人类就站在了月球的土壤上。
Fly Me To The Moon 是巴特·霍华德
创作于1954年的华尔兹舞曲,
后来又经过多次翻唱,备受欢迎。
这首歌的唱片也曾乘坐阿波罗飞船到达月球,
成为第一首在月球上播放的人类歌曲。
《Fly Me To The Moon》
宇宙唱片
1977年,美国又相继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负责探测太阳系外层行星甚至更远的地方。目前它们已经飞离太阳系,进入广袤的星际空间,并与人类保持着半失联状态,预计到2025年耗尽燃料,彻底与人类失联。那时,它们将成为真正孤独的旅行者,穿梭于太空深处,遨游于茫茫宇宙。
这两个探测器各自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铜质镀金唱片,可以保留上亿年。里面收录了地球人55种不同语言的祝福,各种大自然的声音,以及90分钟东西方古典音乐,包括巴赫的“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国古琴“流水”等。
巴赫《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这些音乐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艺术成就,
虽然希望极其渺茫,但或许在亿万年后,
某个宇宙深处的小小星球会发现这张小小唱片,
听到来自地球的祝福和音乐。
这样穿越时空的邂逅,是何等的感动与美妙;
这场跨越星系的旅行,又是何等的孤独和浪漫。
上九天,问苍穹
中国人民对宇宙的探索从不曾停止。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记载了各种星象,
建立了卓越的宇宙观,留下璀璨的诗歌——
李白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苏轼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教员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突飞猛进,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
到今日举世瞩目的辉煌航天成就,
不过短短52年光阴。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平安降落,
在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员顺利出舱,
重回地球的怀抱。
今天,我们一步步实现着祖先的梦想——
我们的月球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
火星探测器叫“天问”,火星探测车叫“祝融”;
载人飞船叫“神舟”,载人航空站叫“天宫”;
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
量子实验卫星叫“墨子”,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
太阳检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这份只有中国人才能领悟的浪漫,
既是对祖先一次次“天问”的回应,
更是对当今科技文化实力的自信。
4月24是中国航天日,
向所有追逐星辰的航天人致敬!
中国古琴名曲《流水》
关注“汕头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打开“资源”,海量资源一手掌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