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有“使用寿命”吗?为何放完心脏支架还要坚持吃药?

东莞市寮步医院
+订阅

现在,心血管疾病发病高,冠心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心脏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的一种常用医疗器械,对于血管被堵塞而且变狭窄的患者而言,这种手术可以帮助他们撑开动脉血管,让血液流通得更加顺畅。但是,放了心脏支架之后,患者还是有很多的疑问,最常见的是:心脏支架有寿命吗?还有患者会问:“医生都给我放好支架了,为何还要吃药?吃药也罢,为何一吃就要吃很多种药物呢?长期吃药对身体有害吧!”

本期心内科陈伟钊医生为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陈伟钊医生简介

陈伟钊

主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第一届委员会成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起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病诊断思路与治疗策略》编委

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约10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进修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并取得冠脉介入合格证。曾参加东莞市急救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内科危重急症的救治积累有一定的经验,熟练冠脉介入、起搏器置入等技术,擅长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中西结合诊治疾病。发表论省级及国家级论文3篇,参与课题1个。

首先要强调的是:“心脏支架的使用寿命”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做心脏支架手术时,要先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把血管里的斑块压扁,同时把血管撑大。然后再放置心脏支架,支架会把斑块贴在血管壁上,并且维持血管腔的大小。这样,支架就能和血管内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能防止血管因为弹性回缩再次变窄。随后,血管内膜上的内皮细胞会一点点生长起来,逐渐去覆盖支架小梁,最终,支架就和血管壁融为一体了。所以,心脏支架没有“使用寿命”这一说法。不过即便做了这样的手术,血管也还是有可能再次狭窄,这时候就需要重新介入治疗了,不过我们可以把这种狭窄的频率和时间延长一些,日常按服用药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达到终身不用重新植入支架的理想状态。

坊间流传的“心脏支架需要几年一换”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早年的心脏支架都是用医用不锈钢制成的“金属裸支架”,这种支架被放进血管后,会刺激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引起支架表面的内膜过度增厚,甚至会使被支架撑开的血管再次出现狭窄,医学上将其称为“再狭窄”。在“金属裸支架”时代的再狭窄概率高达 50% 左右。

不过,这种“金属裸支架”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药物洗脱支架”。这种支架是在“金属裸支架”表面涂上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药物,从而使血管发生“再狭窄”的概率大大降低,为 10% 左右。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药物洗脱支架”能够有效地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同时也导致了血管内皮无法均匀地覆盖支架小梁。

健康知识“划重点”

心脏支架没有“使用寿命”这个概念,一旦植入,心脏支架就会与患者的血管终身相伴。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有效的优点,但是,无论是“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以及不良反应,所以,在需要支架治疗时,我们应该慎重选择和对待。心脏支架术后必须要坚持服药,

这是什么原因?

的确是这样,但是很多人都把因果关系搞错了,认为是因为做了支架手术才需要终身服药,而不是因为病需要终身服药。如果病患这样想,就有很大可能会抗拒做支架手术。其实不管需不需要做支架手术,都要终身服药,因为我们做支架手术只是在一小段冠脉中进行了治疗,其他的血管和部位没有达到需要做支架手术的程度,但是又出现了狭窄和白粥样斑块,因此吃药不仅是稳定已经做过手术的血管,更是让其他没有做过手术治疗的血管的症状得到缓解。

另外除放过支架的血管外,患者一般常合并其他心脏血管病变,虽未达到需要放支架的标准,也需要通过长期服药进行治疗,以免局部病变加重后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除放过支架的血管外,患者一般常合并其他心脏血管病变,虽未达到需要放支架的标准,也需要通过长期服药进行治疗,以免局部病变加重后造成严重后果。

药物那么多,为什么

要强调抗血小板药物呢?

目前置入冠脉的支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药物洗脱支架(DES),以及较少使用的金属裸支架(BMS)。无论是何种材质的金属或者合金支架,对于人体血管来说都是“异物”,会刺激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随时有可能形成血栓。因此,心脏支架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是必须的。

为什么要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个概念:

单药治疗,是指只吃阿司匹林或其他类一种抗血小板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指联合应用两类以上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

国内外研究显示,在心脏支架术后 1 年内,双联治疗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支架内形成血栓。

寮医小提示

心脏支架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心肌缺血症状,但是,不能阻止冠心病的发展,想要身体变好,除坚持终身服药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给大家做出的这份健康攻略,希望大家能够收藏好,对改善身体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哦!

一、重视药物治疗

在做了支架手术后,依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来用药,不同的个体,所使用的药物不尽相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治疗患者。

二、良好生活习惯

01

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不引起心率加快,气喘为宜。

02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03

①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3-6克为宜。

②避免饱餐,少食甜食,控制体重。

③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避免食用如下食品:动物内脏、黄油、鱼子、鱿鱼、奶油、松花蛋。

④每日饮食要均衡,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鱼肉、家禽、牛奶、鸡蛋等。建议增加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量,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对动脉硬化有保护作用。

⑤摄入充分的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其中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韧性,减少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弹性;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可防止便秘,使胆酸从粪便排出,减低胆固醇含量;花生、牛奶中的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提高氧利用度,增加心肌代谢及应激能力。

04

坚持长久戒烟、戒酒,不饮浓茶,控制并保持标准体重。

05

保证充足时间的睡眠,注意休息。

06

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水的摄入量应保持1000-1500ml左右,防止大便干燥,便秘时,可适当服用小剂量的缓泻剂。

07

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防止感冒的发生。

08

阴雨天,气压低,氧气相对不足,就适当减少户外活动.

三、定期复查

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也要到医院心内科去做复诊,配合心肌标志物、心电图、超声、运动平板、冠状动脉CTA等检查方式,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恢复程度。

结语

不要认为做了心脏支架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确保自己一生无忧并且血管不再有任何狭窄和阻塞,那你就错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为在当前的医疗技术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医疗手段,所以说在医院依靠医生,在生活中要依靠自己,两者打好配合,身体才能健康。

下面

一起来了解一下专家吧

吴柱国

心内科学科带头人

心血管内科三级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东莞市心血管联盟副主席;东莞市胸痛中心质控专家组成员。历任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教科科长、广东医科大学科技处处长、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人事处处长。

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曾到英国北安普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培训学习,在北京、广州等心血管专科医院进修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疑难危重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和省市援救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参编《抗感染临床药学》、《小儿心律失常》和《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等专著。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已培养研究生、博士后18名。

坐诊时间:周四、周六(全天)

朱宣德

心血管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炎,心包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周围血管疾病等。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

连新龙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擅长冠心病介入,起博器植入,先心病介入,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治。

坐诊时间:周二、周四

王怀龙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及心肌病、主动脉疾病、肺栓塞等。尤其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诊治。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