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护士”李小红:用心守护最脆弱的花朵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一般来说,新生儿会在妈妈肚子里健康成长37—40周,充满能量地来到人间。而新生儿科所服务的早产儿,孕周往往只有23—36周。体重不足5斤的他们,不仅心脏、肺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血液功能、脑神经发育同样不健全,需要细致入微的照护。

李小红

李小红

如何更好地守护这些“脆弱的花朵”健康成长?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一科护长、副主任护师李小红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近日,她获评第六届“广东好护士”。

守护新生儿的“重症天使”

果断做出决策,有条不紊组织抢救,主持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新生儿换血术等复杂操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生命垂危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李小红至今已守护过8000余名危重症新生儿。

刚参加工作时,因为“三班倒”的高强度,她身边不少同事陆续转行。“护理工作很辛苦,但我喜欢这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地方,病人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回报。”尽管也曾动过转行的念头,但李小红选择从一而终,在护理岗位坚守了23年。

面对危急抢救,李小红始终淡定自若,这源于她扎实的经验积累与过硬的技术。工作中,李小红一直思考如何将最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尽可能减少对患儿的损伤,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e4f6628f7038fc6701985cf0aea0b14.jpg

基于新生儿临床实际,她开创了茂名地区多个“率先”——第一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第一例脐动静脉置管术、使用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使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配合娴熟的治疗护理技术,李小红屡次大胆尝试新方法,在她的带领下,新生儿科护理团队每年收治茂名市及周边地区1000多例危重症患儿,获得“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称号。

实践前沿技术之余,李小红还积极开展多项科研,与护理同道分享交流实际经验。2020年12月,她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举办的病例大赛,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作为茂名市护理学儿科专委会副主委,李小红已经成功筹办了五届儿科护理学习班,向茂名护理同行分享儿科护理领域最新的学术知识。

新手爸妈的“引路人”

新生儿的治疗是一个连续性过程,需要护理人员与家长配合,一起闯过不同的难关。

除了提高救治技术,李小红还关注对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帮助患儿逐渐适应外部环境。为了减少噪音和光线刺激,模拟昏暗、舒适的子宫环境,她应用特制的棉质“鸟巢”维持早产儿屈曲的姿势,采用不透光的材质覆盖暖箱。

面对小生命的到来,不少新手爸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呵护养育娇弱的宝贝。作为见多识广、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李小红定期在新生儿、早产儿咨询门诊出诊,为家长们解答各类难题。

母乳喂养是让不少新手妈妈紧张担忧的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新生儿科需要实行封闭管理,严格母婴分离,更可能加重新手妈妈的心理负担。为了满足新生儿母婴接触、母乳喂养的需要,李小红创立了母乳喂养室,鼓励妈妈们亲自喂养,同时指导正确的挤奶时间和方法,纾解母乳喂养带来的焦虑情绪。在患儿出院前,她也会邀请父母参与对宝宝的照顾,手把手向家长做示范,为居家防范意外提供意见。

随着生育实际情况的改变,李小红认为,新生儿护理应从危重患儿救治、精准医护、逐步转变成全生命周期的参与。未来,她也希望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观察力、思考力与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帮助患儿高质量地生存。

编者按:

临床一线,她们精心护理,创新实践,暖心守护群众健康;抗击疫情,她们白衣执甲、提灯前行,英勇无畏扛起大旗。近日,第六届“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评选结果出炉,来自广州等地的5名护士获得“广东好护士”称号。

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这5名“广东好护士”,分享她们的动人事迹,传递榜样的力量。

超链接:第六届“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评选结果公布!

【记者】钟哲 朱晓枫 

【实习生】文字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