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长制”促“河长治”,新丰全面筑牢水域生态安全屏障

南方+ 记者

为促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韶关新丰县结合“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工作,加大贯彻落实“河长制”力度,以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河长治水”活力,以“河长治水”力量攻坚清违治乱,推进新丰县水利发展明显向好,切实改善新丰县水域环境质量。

加强河长制建设,保护碧水清波

新丰江作为新丰的母亲河,是东深供水工程的重要水源之一,历届新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丰江保护工作,将其视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持续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使之源源不断地为大湾区最优质的水资源。

不断强化河长履职。新丰县河长办严格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提高短信发送频次,督促提醒各级河长开展巡河履职,今年以来,全县各级河长巡河共计1673人次,同比上升61%;各级河长不断强化自身职责,深入开展履职工作,及时发现处理问题,2021年以来,处理并解决河湖问题75个,问题处理率100%。

完善制度建设。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新丰县迅速建立河长制县级河长会议、考核与激励、信息报送、信息公开与报送、巡查、督察等六大制度,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为做好县城河道水域常态化保洁,新丰县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对沿岸生活、建筑垃圾及时清理,确保河道水域保洁取得更大实效。2021年以来,共清理河道漂浮垃圾约1.2万吨,投入资金约260万元。

强化河长办中枢协调作用。加强河长办能力建设,充实人员配备,切实发挥河长办牵头协调作用,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工作合力。2021年以来,县河长办累计发出问题交办函36件,组织相关部门清理河湖“四乱”常态问题28处,及时完成上级交办事项。通过各部门、各镇(街)通力协作,目前新丰县省考断面(马头福水)水质为Ⅱ类,达标。

强化执法监管,依法治水管水

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推动执法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新丰县水务局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促进执法能力水平取得进步,及时掌握、全面了解水事活动基本情况,找准巡查重点区域。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按要求公开监督检查事项和监管结果。此外,畅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开通24小时举报热线电话,进一步降低执法巡查成本,提高河湖监管覆盖面。

2021年以来,新丰县水政执法队伍累计巡查河道13185km、出动执法人员83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72车次、暂扣违法设备一批,有效打击了新丰县水域非法采砂、洗砂等违法行为。

开展水域环境专项整治,铲除水域顽疾

河道边,村民三三两两,在春日暖阳下悠闲散步。家住附近的村民谈起双良河等河道的新变化,非常开心,赞叹不已。“以前有人在河边种菜,施肥产生臭味,而且污染河水。”其中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清理之后,令人眼前一亮,河道变干净通畅了,空气变好了,景观也好看多了。

去年年底,新丰县结合“河长制”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水域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加强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水域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督促各相关单位、各镇(街)认真落实工作部署。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新丰县深入开展沿江岸线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新丰县水域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分类推进整治,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确保水安全。

坚持排查整治同步进行,确保整治实效。新丰县水务局牵头对全县各水域同步开展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采用任务清单形式,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账销号式”管理,做到整治任务条目化、项目化、责任化,不断铲除水域顽疾痼瘴。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整治长效。开展水域环境专项整治以来,县水务局先后建立了执法应急队、清污打捞队,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

目前,新丰江、双良河、朱峒河、西坑水等河道县城河段已完成整治,全县共清查出118个问题,其中涉河道种植、岸线垃圾和固废物品问题100个、河道岸线、禁养区畜禽水产养殖业7个,拆除占用河道违规建筑5处2100平方、打击非法采砂4宗、三无船只1个,电站问题整治1个,完成问题整治118个,问题整治完成率100%。累计清理河道长度约155公里,清理垃圾约2400吨,进一步改善全县水域面貌,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升全流域水环境质量,使“河长治、水长清”成了“河长制”成效的生动体现。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陈欣欣

编辑 童慧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