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海港、码头、鱼市……这些在阳西看似平常的市井生活场景,在油画家刘振海的眼中却是宝贵的创作灵感。作为土生土长的阳西人,刘振海在海风的吹拂下孕育灵感,开启自己的艺术人生。
刘振海在画廊创作作品。
近年来,刘振海用画笔和调色板,将家乡阳西的山海美景、人文故事绘成美丽画卷,用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油画作品,向海内外传播着“阳西故事”。
从阳西乡村踏上艺术之路
刘振海老家在阳西县新墟镇田心村,他同美术已结下40多年的不解之缘。他上初中的时候就显露出美术天赋,在班级经常画黑板报,渐渐地喜欢上了绘画,可以说是自学成才。高中毕业后,刘振海来到阳江陶瓷厂工作,没想到与美术的缘分更深了。
刘振海在画展期间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在陶瓷厂工作的时候,我学到了一些美术基础,还跟着阳江美术名家许章衡学习绘画,很快就掌握了素描、水彩等绘画技法。”刘振海回忆道。凭借着自身爱好和良好的艺术天赋,他1990年前往东莞工作,在画廊里继续自己的艺术人生。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在画廊的工作十分辛苦,但刘振海凭借着对美术的满腔热忱,很快熟练掌握了多种绘画技法。但他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如果没有艺术理论的积淀,未来的艺术之路很难行稳致远。
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1995年刘振海毅然辞去了在东莞的工作,前往广州美院进修美术专业。
在广州求学的两年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学有所长的刘振海决定前往深圳,在当时刚刚创立不久的大芬油画村,开启了自己全新的艺术旅程。
在深圳打造油画产业基地
初到深圳的刘振海,很快便在大芬油画村开了自己的第一间画廊。“那时候我在大芬的画室面积很小,平时也只有自己一个人作画,所以感到很辛苦。”刘振海回忆道。凭借着对艺术的热忱和执着,他坚守在大芬油画村这片艺术沃土上辛勤耕耘。
“当时我在深圳大芬刚开始创业,画室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每天工作都要超过10个小时,特别是夏天又热又辛苦。”刘振海表示,能够创作自己心爱的油画作品,作品又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所以创作过程也不觉得那么辛苦了。
在大芬油画村良好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刘振海将自己的创作方向也锁定在油画上,他擅长水彩和油画,创作风格以写实、写意(意象)为主,很快受到了业内的好评和肯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刘振海的画廊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如今,他在深圳已拥有集油画创作、销售和美术培训等全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基地。
刘振海反映阳西的作品获得省市多个奖项。
作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刘振海创作的油画作品近年来获得了广东省、深圳市等地的多项荣誉,作品曾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等地展出,部分画作还远销到欧洲市场。
用画笔讲好“阳西故事”
虽然在深圳创业生活已经有20多年,甚至全家人都已搬到深圳,成为“新深圳人”家庭,但刘振海对家乡阳西却有着浓浓的乡愁。
“这些年来我经常回来阳西写生,发现这里的海滨生活和山海美景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所以就创作了许多这方面的油画作品,没想到各界反响非常好。”刘振海介绍说。
刘振海用画笔绘出阳西渔民劳作场景。
“我看到忙碌的渔民,就用画笔描绘出他们的酸甜苦辣,从各个角度去刻画和表现人物情感,反映渔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振海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他表示,自己作为政协阳西县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向海内外宣传推介家乡阳西。
凭借着对阳西的眷恋之情,刘振海将他所熟悉的海港、鱼市、农田、山海等场景都搬到了画布上,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刘振海以家乡阳西为题材创作的多幅作品,受到海内外知名人士的喜爱和收藏。
作为阳江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阳江市当代水彩油画院聘请画家,刘振海先后创作了数十幅反映阳西的艺术作品,并将油画作品推广到海内外。“我将继续创作油画作品回报家乡,用画笔讲好‘阳西故事’。”刘振海表示。
在回报家乡方面,刘振海表示,依托在深圳开设国甫画院培训青少年美术人才的丰富经验,未来准备在阳西开办美术培训机构,为家乡培养更多的美术新苗。
【全媒体记者】赫鹏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