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开展两年,走访企业超20万家授信近2000亿

南方+ 记者

疫情之下,深圳立航货运的企业主方壮平尝到了首贷窗口的甜头。受疫情影响,他的企业出现了750万元的缺口。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通过盐田区首贷窗口获得工行盐田支行为其量身定制的专属信用贷产品,一周之内就获得750万元信用贷款。

“一直以为银行贷款门槛高,而且手续麻烦。没想到从申请到放款,仅一周时间750万元就打到企业账上。”方壮平说。

方壮平所提到的“首贷窗口”,只是深圳人行“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的多项措施之一。2020年4月以来,深圳人民银行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各分支机构中首个提出并牵头进入社区开展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银行深入社区加强银企对接

银行深入社区加强银企对接

截至2022年4月末,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覆盖全市11个行政区、74个街道、667个社区和66个产业园区,累计走访企业超20万家,其中有融资需求企业12.66万家,已有8.37万家企业获得授信1939.85亿元,其中首贷企业家数占比11.8%,获得信用贷款企业家数占比34.3%。

搭建“民心桥” 全国首创社区网格政银企对接新模式 

深圳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在社区基层,处于经济毛细血管的“末梢”。疫情以来,不少中小微企业集中出现了资金的迫切需求,但这类企业大多面临无抵押、无贷款记录、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难题,申贷流程复杂,令不少小微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审批望而却步。

“首贷为什么难?因为企业从没贷过款,银行没有企业的征信记录,企业又缺抵押物,银行一般不敢贷。首贷为什么重要?就是因为有了第一笔贷款,银行有了你的征信记录,接下来银企之间才会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方壮平说。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深入社区专项行动从社区金融生态体系建设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各自的优势来协调推进,通过深圳城市治理的“信息网”,利用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优势,汇集银行、政府、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

金融政策宣讲

2020年4月以来,专项行动迅速在深圳各区展开。一方面,建立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银行三方合作保市场主体的新机制,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普惠、公司和零售业务条线、支行网点和街道社区密切配合,银行客户经理联合社区网格员“扫街访铺”,把银行的金融服务主动送上门。

盐田首贷服务窗口

利华时尚财务总监伍达洪对此深有感触,该企业是龙华区一家智能制造型企业。疫情以来,公司的资金链变得紧张。福城中行客户经理今年初在深入社区专项行动中了解该公司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安排开立对公账户并同步收集授信资料,随后快速发起贷款审批,于3月24日批复信用额度人民币300万元,并于次日放款至企业账户。

“对企业来说,这300万就是一场及时雨。”伍达洪说。

在深圳立航货运的企业主方壮平看来,“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的作用就是一个连接金融供给和小微企业需求的“民心桥”。

宝安金融超市走进企业

瞄准社区产业特点和需求 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

随着“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的展开,银行的服务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专项行动的部署下,银行一改过去“等客上门”的习惯,主动问需于企,扫街查楼、走街访户,实地勘察企情。不少企业发现,深圳的商业银行正在由“坐商”转变为“行商”。

在对接模式方面,专项行动实行“在线扫码+预约上门”服务,通过行业协会、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办公楼物业等渠道,“按图索骥”式触达基层企业,让金融服务更直达。

在产品创新方面,银行着眼于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少、缺乏抵押物的“痛点”和“难点”,重点推介首贷、信用贷等产品。同时,充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打造申贷模式更多元、审批通道更快捷、企业申请更便利的产品。例如中行推出了企E贷、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农行推出了微捷贷、智科贷、药商e贷等产品,工行则推出e抵快贷、e企快贷、跨境贷等六大主打产品,并创新落地系统内首个商票e贷……

盐田工行负责人汤钦智介绍,该行的商票e贷目前累计发放1.6亿元融资,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信用链条薄弱的问题,较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的自助快速融资需求。“银行的融资品种更多元、担保方式更灵活多样,就更利于银行‘因业、因客、因链’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汤钦智说。

自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深圳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扩大,企业获贷率大幅提升。来自深圳人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末,累计走访对接企业20.70万家,其中有融资需求企业12.66万家。有融资需求企业中,66.1%的企业获得授信1939.85亿元,获贷率较2020年5月调查结果提高36.5个百分点。

贷款服务更优惠、便捷,企业获得感也随之增强。2022年3月,深圳人民银行对452家在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中获得贷款的企业进行回访调查。调查显示,77.7%的企业贷款利率低于5%,52%的企业贷款审批时长短于一周。与2020年初相比,67.7%的企业认为贷款利率有所下降,56%的企业认为贷款程序有所简化,45.8%的企业认为贷款办理时长有所缩短。

业界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EPS执行主编何青:

实践证明,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专项行动模式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深圳方案”。专项行动模式有几大亮点:一是企业获贷率大幅提升;二是企业获得感增强;三是政策宣传更精准,企业“想贷款直接找银行”的习惯已初步形成。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

专项行动务实精准,引导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六稳”“六保”政策更直达,政企银关系更贴近,彰显了金融为民的初心。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多方深度协同的工作机制,也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实体经济发展的脉搏,强化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的动力,对民营、中小微、科创、绿色低碳、先进制造业等新动能领域持续推出企业申贷更便利、审批通道更快捷的线上线下系列金融产品,提升了商业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能力。

平安银行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田勇教授: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深圳的“社区网格政银企对接模式”是全国首创,是金融主动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举措。该模式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街道社区为强力辅助、以商业银行为主力军,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该模式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走访企业超20万家,累计为近8万家企业提供授信,这个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

编辑 胡佩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