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冈县龙山镇开展“我在镇政府的一天”“办公室来了个年轻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激励青年干部踏实做好本职,敢想敢为的干事热情。
青年干部扎根农村基层。
龙山镇党委政府35岁及以下青年干部职工占四成以上,他们为开创龙山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龙山镇党委政府职工干部共188人,35岁及以下干部职工占四成以上,他们有的负责综治工作,有的负责党政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为开创龙山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什么是乡镇公务员?乡镇年轻干部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南方+节选获奖征文的部分内容,展示扎根农村基层,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亮丽风采。
综治办来了个年轻人(节选)
2021年1月19日,镇组织委员领着一小伙子到综治办,给我们介绍说:“这位是李志权同志,以后他就是你们的同事啦,大家掌声欢迎。”
综治办终于迎来了一个1997年的小年轻,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新鲜血液”。随着一天天“同桌”式地相处,我发现外表青涩的他,工作时却显露出1997年出生不该有的“成熟”。
今年春节放假7天,他仅休了2.5天。自接手疫情排查工作以来,他的手机24小时从未关机,生怕错过领导的电话或重要的核查任务通知,因为疫情不会因为夜晚、节假日而停止。
今年2月,又受深圳疫情的影响,仅2月26日就收到333条的排查任务。他和同事们从早上8点一直打“流调”电话到晚上10点,连续打了14小时的排查电话后,他仍独自继续战斗汇总核查情况每日报表,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带着浓浓的熊猫眼就来了,进门就跟我说:“芬姐,我昨晚做了一晚上的梦,梦到报表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像录像一样地回放着。”
由于经常加班,加之核查任务必须及时“动态清零”的工作压力,李志权原本白净的脸上长出了一颗颗青春痘。
作者:侯秀芬,33岁,龙山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职员
基层组工干部的十二时辰纪实(节选)
车缓缓前行,车内放着喜欢的歌,思绪却早已飘向了远方:今晚跟着办公室主任逐字逐句反复推敲调研报告,记不清改了多少遍,改了多少内容,直到才思枯竭,文稿才“暂时”定稿。
主任也苦口婆心地教导:“平时写作多反复琢磨,对比修改前后的变化,写作水平才会提升。”回想初到党建办,主任看着她写的文稿,评论道:“撰写文稿要先立意,定好提纲,再开始动笔。”从学会审题立意到反复琢磨的话语转变,激励着她继续前行,她在心里暗暗自喜。
亥时,人定。明月清辉,繁星满天。总结完一天工作的她,深深地松了口气,今晚可以早些回家了,又是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
走在路上,思绪又回到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时候,连续一个多月加班,每天有写不完的材料、走访不完的村子、考察不完的人选。
同事们不喊苦不喊累,有的只是在结束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讨论的:“你说,五年后村级换届的时候,我们会在哪儿?”
她不知道五年后将去何方,但她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作者:周少梅,26岁,2019年10月参加工作,龙山镇党建办副主任
记基层工作者平凡的一天(节选)
一个皮肤黝黑的大叔一来到我办公室就大声问道:“你们这里是不是征地办?”原来这个群众怀疑我们村委算错他的征地拆迁补偿,过来政府要讨个公道。
我是从2018年3月开始接触征地拆迁工作,在四年的接触学习中,我悟出一条道理:面对过分要求,坚持政策权威;面对粗话指责,平心静气解释;面对各种质疑,耐心逐条解读。
我先请大叔坐下来,并给他沏上一杯热茶。大叔把事情娓娓道来。我认真耐心地听完大叔的反映后,马上打电话联系大叔所在村的村支书了解情况。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后,我拿出《佛冈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办法》等相关资料,耐心地和大叔解释。
当然,他肯定不会这么快就被我说服。我就再举一些例子,一次次的努力,这个大叔的顾虑终于消除,原本愤怒的大叔态度也变得温和了,走的时候还和我说:“靓女,谢谢你的解释,拜拜。”
看着村民走远的身影,我松了一口气,忙里偷闲冲了一杯速溶咖啡,继续做表去。当我把今天的工作做完,一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6时05分了,肚子已经咕咕在叫了。我约上同事小倩一起去龙山墟吃云吞,晚上约了包片的村干部入户慰问孤儿。
作者:周淑婷,29岁,龙山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科员、镇团委副书记
我在政府的一天(节选)
中午1时30分,伴随着车轮驶过柏油路的声音,他渐渐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仿佛回到了大学四年级,当时,他刚通过一家设计院的面试,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工作,同时也收到了进入公务员面试的消息,心中犹豫不决。但他还是再次做出同样的抉择:辞去在摩天大楼里的工作,来到基层扎根。
“请驻村镇干部于下午两点半准时到村委会集中,开展弱势群体入户走访行动。”收到消息后,小张收起沉浸在梦中的思绪,系好鞋带,匆匆忙忙来到了村委会。两年前,刚步入工作时,他面对群众不知所措,如今也能娓娓道来解答群众的疑惑。
张大姐家住得比较远,步行了二十多分钟,小张才到达。刚进门,张大姐突然大喊一声:“走,不想跟你们聊。”面对突然发怒的张大姐,一行的村干部赶忙解释道:上周张大姐来村委办理业务,碰巧她要办理的事遇上最近政策调整,手续和办理条件都随之改变,她一时没理解到位,当天也是闹得不欢而散。
小张了解情况后,赶紧跟张大姐说明今天的来意,苦口婆心向张大姐解读业务政策,帮她重新理清了办理手续和手头上的资料,并答应帮她递交材料。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坐下交谈,如愿向张大姐了解家庭情况,记录基本信息。
忙碌了一下午,入户走访工作总算完成,临走前,他们又是熟练地叮嘱张大姐注意安全用火、用电,然后动身往村委的方向离开。
但是,今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一会走到田边,劝导村民请勿露天焚烧稻草桔梗;一会走进在建的民房里,普及依法报建房屋知识;一会又去到榕树边,询问大爷大妈们是否都接种了疫苗;最后走进小卖部,检查消防安全设施。
作者:徐嘉炜,26岁,2019年9月参加工作,龙山镇人民政府党政综合办科员、团镇委委员
平凡一天,一路前行(节选)
拼车是基层干部上班的常见方式,既能分摊油费,又能一起聊天以解无聊。
今天的国道比较顺畅,约30分钟的车程就回到了办公室。出发前大家都已经说好,今天不谈工作。结果车还没开到一半,大家又不自觉地把话题转移到工作上,可能都想着利用这段时间吐槽一下工作的压力,也吐槽一下基层的辛酸。
吴奶奶是一个五保户,自己独自生活多年,家门口堆放的杂物又比较多。面对着她,我跟萍姐挠破头皮。因为她是一个客家人,不懂讲粤语和普通话,而恰恰相反,我们不会听也不会说客家话。所以在劝说吴奶奶的工作上无能为力,总感觉我们之间的对话像对牛弹琴似的。
幸好驻村团队里有一个干部小朱是懂客家话的,我们赶紧叫她过来支援。经过一番沟通,吴奶奶终于理解了党委政府的意图,也同意把杂物整理好。于是我们几个人齐心协力把门前的柴堆放整齐,还把周边卫生打扫了一遍。
临走时,吴奶奶还亲切地用客家话说:“现在的政府干部真好啊。”当时我都听不懂她说什么,只是以为她跟我们说了声再见。事后小朱跟我们翻译了一下,瞬间大家都笑了。
21时30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缓缓地启动汽车,往家的方向驶去。回到家门口,掏出钥匙打开大门,屋里只剩下一盏小黄灯,隐隐约约看到墙上石英钟的指针指向10时20分。
我静悄悄地走到房前,握着那冷冰冰的把手,慢慢地扭动了一下,害怕把女儿吵醒。走到床边,轻轻地抚摸着女儿,只见她手里还拿着一幅画——我们一家人。妻说:“这是她在幼儿园画的,还吵着要等你回来拿给你看。”顿时心中百感交集,不知道说什么好,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能握着她那纤细的小手,陪伴着她一起进入梦乡。
作者:冯键,32岁,2013年6月参加工作,龙山镇财政所负责人
记基层文字工作者平凡的一天(节选)
从食堂出来,李言不禁打了个冷战,原来今天寒潮来袭,龙山的气温骤降,温度几乎逼近0℃。她敏锐地捕捉到,这里有宣传的“点”。这种时效性强的通讯稿件,一刻也耽误不得,为进一步树立龙山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索性就中午加个班吧。
李言深知时间急归急,但通讯稿“措辞严谨、语句规范、表达准确,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做到不渲染、不扩大、不缩小,确保准确无误”这些原则必须守好守牢。
“黄主任,您好,请问我们龙山高龄、五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共有几户多少人呢,哪些村比较多?这次寒潮,我们镇里给他们送上的防寒物资有哪些?比起以往,这次对他们的关爱有没有什么特点?”李言一边往办公室方向走,一边电话采访起公共服务办黄主任来,并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快速记下。
“欧阳书记,您好,请问这次寒潮你们通过什么方式向特殊困难群体送温暖,除了送上防寒物资还有没有其他的关爱措施呢?平时你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党和组织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呢?麻烦您给我发一下相关图片,谢谢!”
这是被李言电话采访的第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她还拨通了党建办主任的电话,向他了解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这两支队伍在此次关爱特殊困难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几通电话后,李言已大概了解了此次关爱行动的总体情况,她默默为及时开展关爱行动的领导和同事们点赞,手上也快速敲下键盘:
“受寒潮影响,清远佛冈龙山镇气温骤降,该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御寒物资送到困难群众手上,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让困难群众暖身更暖心……”
作者:李树娣,37岁,2006年7月参加工作,龙山镇人民政府党政办一级科员
【撰写】罗沅琪
【通讯员】周淑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