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米,恐高者慎入!挑战深中通道世界最高海上施工猫道|船说广东

船说广东
+订阅

【编者按】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广东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南方日报记者走进一批重大工程,推出“走进广东大基建”系列报道,呈现广东大基建热火朝天的生动现场。敬请垂注。

270米,恐高者慎入!挑战深中通道世界最高海上施工猫道|船说广东

站在伶仃洋上270米的高空,远处深圳宝安机场、中山翠亨新区依稀可见,脚下长约3公里、宽约4米的施工猫道飞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西主塔,工人们穿梭于此仿佛在空中作画,深中通道建设正在加速。

欢迎收看本期《船说广东》,我是带大家走进基建一线的小李同学。今天,让我们一起行走在200多米的海上高空,领略一下世界级工程的魅力。

记者体验世界最高海中猫道。

记者体验世界最高海中猫道。

“目前来看,我们比预期的工期有所提前,即将在本月中开展主缆的架设施工。”站在猫道远眺,保利长大深中通道S05标生产副经理张凯对工程推进充满信心,并表示伶仃洋大桥有望于今年底提前实现首片钢箱梁的吊装。

作为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设者们正站在港珠澳大桥和南沙大桥的“肩膀”上继续勇攀新高峰,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向新的行业高度发起挑战。工程预计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将重塑珠江口东西两岸互联互通格局,为“双区”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突破“卡脖子”难题

超级工程带动技术创新全面升级

伶仃洋大桥作为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主跨长1666米,主塔高度270米,不仅是世界上最高通航净空的跨海桥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伶仃洋大桥预计将于本月中开展主缆架设施工,工期约3个月。

伶仃洋大桥预计将于本月中开展主缆架设施工,工期约3个月。

270米,约90层楼高,迎着烈日,吹着海风,在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双重压力下,猫道上的建设者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努力实现着广东桥梁建设史上新的突破。

工人们在猫道上施工作业。

工人们在猫道上施工作业。

“目前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抑位装置的安装,为主缆架设做好准备。”张凯介绍,普通人很难想象,施工猫道在夜间风大时上下摇摆的幅度高达两三米,为主缆架设带来很大阻碍。相对于南沙大桥施工,这次抑位装置的安装是一次新工艺的尝试,将使主缆施工更加便捷和安全。“基建项目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作为一线的建设者,张凯不禁感慨,“其实工程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我们大国制造的实力,每一次新的工程都是新的挑战,新的跨越。”

伶仃洋大桥左右幅主缆下方各设一条猫道,将大桥东西两岸主塔相连。猫道最高点距离海面270米、最低点距离海面10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海上猫道。 南方+ 石磊 拍摄

伶仃洋大桥左右幅主缆下方各设一条猫道,将大桥东西两岸主塔相连。猫道最高点距离海面270米、最低点距离海面10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海上猫道。 南方+ 石磊 拍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在建的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的技术创新正在全面升级。在南沙大桥首尝国产1960兆帕钢丝在重大工程的大规模应用后,伶仃洋大桥主缆钢丝强度再次进行了提升,达到2060兆帕,“中国芯”更加强劲。与此同时,相较于三年前南沙大桥主缆施工,伶仃洋大桥通过全新的智能化装备应用,已实现主缆施工关键数据实时传输,取代了人工测量的繁琐,使得主缆架设更加精确、安全和高效。

此外,深中通道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介绍,为解决伶仃洋大桥整体钢箱梁抗风安全问题,建设团队组织4家高等院校平行研究,历经3年,通过上百次试验,成功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攻克了台风频发区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灾变控制技术难题,在世界上首次将国际公认的超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从不到70米/秒提高至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的论断,相关研究成果“特大型桥梁风—浪—流耦合作用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为我国未来建设海峡工程积累了技术储备。

“关键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技术的创新突破,向行业新的高峰发起挑战,贯穿深中通道建设的全过程。”宋神友表示,核心技术很难从国外吸收借鉴,“我们必须要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

加速大湾区创新要素“跨江流动”

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乘车向东出发前往港口,一路上在建的楼宇鳞次栉比,依托深中通道的集聚效应,中山市翠亨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很多深圳人早已经提前布局,在这里买房置业了。”开车的本地司机笑着说道。

大桥猫道是悬索桥施工时架设在主缆之下、平行于主缆的线形临时施工便道,是悬索桥上部结构作业的高空施工平台,因其断面通常呈U形,狭长且有一些摇晃,故称“猫道”(catway),被称为悬空的“生命线”。

大桥猫道是悬索桥施工时架设在主缆之下、平行于主缆的线形临时施工便道,是悬索桥上部结构作业的高空施工平台,因其断面通常呈U形,狭长且有一些摇晃,故称“猫道”(catway),被称为悬空的“生命线”。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这一便捷已经开始吸引珠江东西两岸产业提前布局。从一方滩涂海角到对接深圳的“桥头堡”,深中通道为中山在“双区”建设和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今年一季度,翠亨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猛增73.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加速珠江口东西两岸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左右,加速珠江口东西两岸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在深中通道的另一端,深圳宝安机场货运流量迅猛发展,正在为这条即将通车的跨海大动脉积蓄澎湃动能。

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下,今年一季度深圳机场保障国际及地区进出港货运航班量为5169架次,同比增长19.7%;货量为16.9万吨,进出口货值达706.6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4%和37.9%,均创下历史新高,表现出深圳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与动力。

工人们走在猫道上,远处翠亨新区依稀可见。

工人们走在猫道上,远处翠亨新区依稀可见。

一头是连接着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的物流中转高地,一头是日新月异亟待发展的新区,深中通道刚好串联起创新要素“跨江流动”的旺盛需求。从记者实地走访中看,翠亨新区当前科技、制造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其中不少是承接了深圳高端产业的外溢。

对此,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梁立农分析认为,与珠江东岸相比,珠江西岸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从产业层次、产业结构等都存在不小差距,这种差距会产生明显的级差梯度,将加快经济发展从珠江东岸向珠江西岸传导、转移。

截至目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全线贯通,主缆施工“箭在弦上”;海面下,已安装的隧道沉管段总长度已超过四分之三,距离正式通车又进一步。

可以预见,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建成通车后将有力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像深中通道这样的大工程大项目,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脚本】李赫

【摄影/摄像】石磊 董天健

【剪辑】罗斌豪

【设计】郑炜良

【监制】肖文舸

【统筹】袁佩如

编辑 张会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