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传播链导致多人感染新冠,公厕如何正确上?

珠海疾控
+订阅

5月3日

北京市疾控中心披露:

在本轮疫情中发现1例新冠阳性个案3次上公厕引发3例继发病例、继而引发近40例感染者。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时公厕也曾导致传播链的延长。

公厕为何“危险”

●公厕因为人流量大、人员聚集;

●公厕来往人员健康状况复杂;

●人们在公厕普遍存在咳痰、擤鼻涕等行为,病毒容易弥散在空气中和设施表面;

●公厕里的门把手、冲水按钮、水龙头等各类设施被高频率接触;

●从患者的粪便中曾分离到新冠病毒;

●冲洗活动易导致飞溅引起污染。

使用公厕要注意

★全程戴好口罩,不要在厕所内咳痰、吐痰、漱口、吸烟或补妆。

★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

★尽量减少厕所内停留时间,尽量避免在厕所内使用手机、。

★避免用手接触公共设施,在使用公厕内的门把手、冲厕按钮等公共设施时,建议垫一层纸巾后再操作。

★便溺入坑、及时冲水。如果是坐便器,使用完后将盖子盖上再冲水。

★使用过的纸巾尽量折叠后丢弃入篓。

★上完厕所后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手部清洁前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

★若如厕期间使用过手机,建议使用酒精棉片及时对手机进行消毒。

整理:邓韶英

美编:孟英

初审:龚鉴

审核:黄利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