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2月,省委主要领导来茂名调研时强调,荔枝是茂名知名特色农产品,要下功夫做好古树保护研究、种质资源开发、品种选优培育、种植技术培训、市场开拓营销等全链条工作,把荔枝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
茂南羊角禄段古荔园作为古荔树最多的古荔园之一,俨如深藏闺中人未识的明珠,等着我们去挖掘。当前,茂名迎来荔枝采摘销售季,禄段古荔园的庄稼人、守护人在古荔树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即日起,南方+客户端茂南频道推出“禄段古荔园·古荔树守护者”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禄段古荔园的古荔树千姿百态。
沿着县道612驶入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禄段村,岭南最大的古荔枝园映入眼帘,郁郁葱葱、曲径通幽。
凑近看,粗大的树干爬满了青苔,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青苔处新生了几株嫩枝,枝头逐渐描上“红妆”。
禄段原名“六墩”,古属高凉地区。目前已知树龄最老的荔枝树就存活在村内的古荔园里。记者从茂南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现在禄段古荔园有古荔树361棵。
古荔树与古村落相互守护千年,共生共荣中有哪些故事?让我们与禄段村老书记何辉一同走进古荔园,从千姿百态的古荔树上寻找村落的岁月痕迹。
“中国的传统村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既是一种活态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鲜活载体,更是人民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禄段村是岭南古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农耕文明。”茂名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郭柳纤认为,禄段村是集中展示茂名传统农耕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2020年7月出炉的茂名四大荔枝贡园的荔枝古树树龄测定结果显示,位于禄段古荔园里的一棵编号为A007的黑叶品种荔枝树树龄最老,检测与分析树龄为1933年,植于东汉时期。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古老的荔枝树。
禄段古荔园包括武馆园、车田园和龟尾园,有黑叶、白蜡、白糖罂等多个品种,共500多亩荔枝林。据考证,禄段古荔园自唐代起已极具规模,曾是朝廷选定的荔枝贡品产地。
禄段村老书记何辉与南方日报记者一同走进禄段古荔园探寻古树故事。
沐浴千年,古荔树生机依旧。“三四岁时,村里百年以上的古荔树随处可见,三四个人都抱不过来。”1956年,何辉出生于禄段妙义村,小时候最喜欢爬荔枝树捉蝉,觉得树上藏着另一个世界。
现在何辉过了花甲之年,回忆起古荔树下的往事,眼里泛起了光。荔红时节,何辉的妈妈摘荔枝后,装篮子,用扁担担到水东码头、羊角船码头交货,水运至远客。
除去买卖交易,留在家里的荔枝,何辉的妈妈有着一种另类保鲜方式:用关草编织的袋子装好禄段荔枝,放在装满谷子的缸里,可以10天不变坏。袋子和谷物营造了低温保鲜环境。
在禄段人看来,禄段古荔树结的硕果值得称赞:颜色鲜红,肉质嫩滑,甜度高,蒂头不沾肉,剥壳不沾沙。
禄段古荔园里的古荔树。
这是羊角镇古荔树的一角。共同村委会牛厄岭村的吴老伯今年80多岁,在他记忆中,小时候经常在小东江边上的最大荔枝树旁放牛,树龄有多大,村民中无人知,猜测有千年以上。
据介绍,20世纪50年代前,从吴老伯家门口到江边200多米远的曲形地带叫做“曲园”古荔园,园里有160多棵古荔枝树,现在还保留有30棵。
何洲是何辉的儿子,继承父业,种植起了荔枝。何洲记得他1998年回乡接管家里的荔枝时,因荔枝树太高,选择矮化了一批。
父亲知道后,把他责骂了一顿,“荔枝木长这么大,不容易,我们要保护好,来年才能结出硕果。”何洲记忆中,父亲都是不舍得让荔枝木“受伤”,即使是摘荔枝也要小心翼翼地采摘。
禄段村多古荔树,村民家门口随处可见古荔树。
在一旁喝茶的何思健听到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跟你差不多,我十几岁在家里帮忙摘荔枝,那时我爬上树摘,爸爸在树下装荔枝。有些荔枝长得高,够不着,就把那一条枝丫都折断,再摘。一听到枝丫的折断声,他马上就骂了,说这样摘会伤到树身,明年难结果。”何思健1996年出生,自他记事以来,村里大规模种植荔枝是从父亲那一辈开始的。
其实再往前一些,因经济利益驱动,1980年代村里便开始大规模种植荔枝。以武馆园为例,以往武馆园的古荔树成群,树与树之间相距较远,村民便在间隙种植饭豆。
古荔树树洞里的鸟蛋。受访者供图
武馆园还有另一个名字:斑鸠坡,因古荔树茂盛环境好,吸引了斑鸠在此安家。因土质独特,斑鸠坡种出来的饭豆有别于传统品种,它煮熟后自然开壳并且呈现白色,斑鸠坡饭豆远销东南亚如印尼、新加坡等。
村民说20世纪80年代起因大规模种植荔枝,荔枝林里便不再种植饭豆,但斑鸠坡饭豆这个牌子依旧出名。
与父辈保护荔枝树的方法不同,年轻一辈选择保护起百年以上的古荔树,矮化一批十几年至几十年的老树,进行现代化管理。
在郭柳纤看来,保护古荔树,茂名要继续完善荔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用长效管护机制来保护好古荔树,让树与人和谐相处。
如今,古荔园古木参天,与矮化后的荔枝树相映成趣,共同在这片水土上滋养一方人家。
2021年11月,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茂名市)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茂南羊角禄段古荔园作为该种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农耕文明和历史价值。在荔枝营销季当下,禄段古荔园应如何擦亮荔枝文化品牌,助力荔枝产业向深度广度进军?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到茂名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郭柳纤,为古荔树保护出招。
南方日报、南方+:荔枝既是农耕文明产物,也是经济作物。在规模种植荔枝、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茂名要如何保护古荔树,擦亮荔枝文化名片?
郭柳纤:对古荔树的管理和保护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首先,完善荔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目前,《茂名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从法制层面规范了对全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用法律为古荔树撑起了“保护伞”。林业部门对全市古树名木资源分级鉴定、竖立标牌,让活“文物”上了新“户口”。
将来,要继续完善荔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用长效管护机制来保护好古荔树,比如让专业的人去负责养护和复壮古树;政法机关主动作为,发现哪个区保护不到位,就发出建议书敦促管理单位加强管护;加大荔枝文化遗产科普力度,让群众养成自觉的爱树护树意识和行为,共同形成保护古荔树的合力。
其次,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荔树实现精准管护。茂名荔枝栽培历史达2000多年,存在大量实生变异种质资源,对荔枝种质资源收集、科研、育种有着巨大的优势。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古荔树进行基因研究,分类保护各种优质基因资源,充分挖掘古荔树的生物价值。
最后,让护树与惠民两者有机统一,实现“双赢”。要以古荔树搭台,文化唱戏,探寻古荔树背后的历史故事、品牌文化,依托古荔树,打造中国国家(荔枝)农业公园,建设荔枝文化广场,重点保护禄段古荔园挂牌荔枝古树,结合小东江一河两岸景观,打造以古荔枝观赏、荔枝文化和粤西文化体验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区,充分实现古树景观价值,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生态福祉。
【统筹】刘俊 罗丽贤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杨金凤
【摄影】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刘栋铭(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