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7日,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接见首批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与他们进行座谈,同时启动“莞邑良师之家”东莞教育人才招聘培养和交流展示平台,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人才队伍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这隆重出场、备受瞩目的首批10名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分别来自小学、初中、普高、中职学校,涵括校长、教研员和教师三大类别,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代表性。下来三年,他们将通过“一人一案”定制式培养,探索攻关,在东莞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表率先进作用,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
即日起,“东莞慧教育”将推出“领军人才”系列专访,深入走进他们~
作为东莞第一所未来学校的校长,万飞自2005年来到松山湖至今已有17年。其间,他始终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践行未来教育路上,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此次获评“东莞市首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他申报将未来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的攻关项目,并依托松山湖未来学校开展攻关,为全市积累先行探索经验。
东莞践行未来教育已迈开了步伐
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近两年来,随着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规划和筹建,未来教育的概念被高频提及。
谈及什么是未来教育,万飞介绍,东莞市委、市政府以长远的眼光和前瞻的布局创办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并提出“不以高考论英雄,期待将来这所学校能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从这一期待就可以看出未来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是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这种创新与改革包括办学机制的创新、素质评价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空间的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等。通过创新与变革,让“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美好的未来”,培养有家国情怀、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
2019年,东莞松山湖成立东莞市松山湖未来学校实验区,松山湖的学校率先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松山湖未来学校作为东莞市第一所未来学校,从构思、筹划到现在已经约4年的时间,这4年,已经发生了很多变革,所做出的探索和实践也影响了东莞一大批的校长和老师。让万飞感受深刻的是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牵头、松山湖未来学校组织开展的两届未来课程大赛,这个大赛呈现出的是老师们的课程理念在改变,课程的形态在改变,由原来的单一走向综合,由课内走向课外,全社会都成为了课程资源;涌现了一批立足于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培养和关键素质发展的课程,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
“可以说,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大家也非常期待自己的学校能够真正成为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一所真正立足于培养学生未来胜任力的学校。”万飞表示。
未来教育着眼于创新人才培养
“未来教育是着眼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万飞介绍,在2014年创办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时,就启动了一系列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阶段综合性改革。比如开设“激发创造”特色课程:实施多学科融合课程,例如科技类模型课程、3D打印、金工木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项目式STEM课程;实施开放性课程,每学期邀请院士、专家到校开设素养课程;实施实践类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调研,实行小组合作小课题研究,开设创意金点子设计课程等,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在全校推进走班制教学,更是与课堂改革相辅相成,不仅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同时,还常态化实施智慧课堂教学,建设应用“5G技术”的物联网教室、3D打印教室,应用“VR、AR技术”打造高尔夫球情境教育室等学习空间,建设500平方米的创客教育实验室,提供浸润式、体验式学习。2015年起至今,“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中一次次自我迭代,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评价方式变革,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学生评价机制是未来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参数,它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学校研发实施智慧评价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多角度、多元化、全过程动态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其次,未来教育一定是开放的、共享的。”万飞介绍,2016年开始,松山湖实验中学托管长安镇振安初级中学三年,万飞利用本校办学特色及信息化强的优势协助振安初级中学建设智慧校园,构建“松实—振安”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行政管理、教学平台、收费管理、校车同步等功能;两校常态化实行远程同步资源共享、同步教研、同步课堂、同步会议,突破时空壁垒,最终助推长安振安初级中学成为全省第一所获评广东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示范校的民办学校。
除了托管薄弱民办学校,还通过集团化办学、共同体发展、对口帮扶乡村学校等开展教育共建共享行动。这些年来,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校际平台、课程项目、课堂变革和师资研训六个方面探索实践,破解了辐射狭窄化瓶颈,梳理凝练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采用不同的资源输出策略,构建了跨校、跨区域的不同类型学校的品牌共建协同发展机制,为东莞践行未来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带领学校攻坚将先行探索经验辐射更远
“如何以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实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如何带领团队将东莞市第一所未来学校建设成为未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未来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未来师资培养发展中心,是当前面临的全新使命和挑战。”万飞深刻认识到,为了探索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未来学校将实施脑科学与技术支持下的“一人一案”个性化培养策略,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小班化教学,聘请院士长期指导,落实“学业导师+生涯导师”培养制度,打造课程与技术融合的智慧空间。
目前正在构建“创未来”课程体系,开放办学也取得可喜进展: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探索中学—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育人理念在中学落地;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达成办学合作项目20余项。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理念的落实关键还是在教师。为了高起点办好这所学校,一方面学校多次前往北京、上海举办人才宣讲会,开展20多场招聘会,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毕业生、引进资深名师,现有海内外博士10人,清北毕业生15人,海内外名校硕士11人,奥赛金牌教练8人,各学科名优教师39人,学校的种子团队已经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学校同步实施“种子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通过中国教科院专家培训、国内名校考察交流、未来教育校本研修等机制,锻造一支高素质的“莞邑良师”,并带领他们以未来教育为理念,践行未来教育,推动教学形态的变革。
人物档案
万飞: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从教27年来,其个人荣获了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导师、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全国物理奥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园丁奖、东莞市“百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创新型教师”称号;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等;现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导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