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福田山下村:纯手工黑芝麻糊 啖啖暖人心

博罗发布
+订阅

每到农历四月上旬,就能看到福田镇山下村的妇女代表在火炉旁忙碌的身影,她们围着火炉不停翻动锅铲数小时,只为了把一碗碗香喷喷的黑芝麻糊送到村里老人手中。然而,这样的传统在山下村已有百年历史。

5月5日中午,村民卢惠友和村里的妇女们正围在火炉旁生火、煮糖浆、炒花生,大家有默契地进行分工合作。卢惠友告诉记者,煮芝麻糊需要提前一夜把米泡好,第二天一大早再把米和黑芝麻拿去磨成米浆。准备好材料后,把米浆和糖放到锅里不断进行搅拌翻煮。她说:“要一直搅拌,手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怕锅底糊了。干这个还是挺辛苦的,要出暗力。”另外,搅拌期间要严格掌握火候与芝麻糊的粘稠程度,确保芝麻糊既不能太稀,又不能太粘稠。

经过40分钟的不断搅拌,芝麻糊终于由稀稀的米浆变成了乌黑发亮的芝麻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期间,村里的年轻人和邻近村庄的巾帼志愿者们也积极前来“偷师”,并帮忙剥花生衣、碾花生碎,把一碗碗黑芝麻糊分装打包好,送到村里的百岁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等送去,让他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村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低保户罗华香吃着香喷喷的芝麻糊,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个芝麻糊好好吃,我喜欢吃。他们年年都会拿来给我品尝,很感谢他们。”

低保户叶灼厂也感到心里暖暖的,她说:“吃芝麻糊是我们的传统,现在有他们把做的美味的芝麻糊送过来,真的谢谢他们。”

山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志成告诉记者,山下村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四月初八吃芝麻糊是村里的传统,虽然没有人能说出具体的传承历史,但至少已有上百年传承。据说,以前是由于春耕时要下田,相传吃了芝麻糊田里的蚂蝗便不会过来,后来逐渐演变为村里家家户户团圆以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手工芝麻糊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有些村民没有体力去做,所以我们每年在四月初八前几天组织村里的妇女一起做,然后送给村里的百岁老人、五保户、低保户,让他们也能吃上一碗芝麻糊。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也是村里回馈给大家的。”徐志成说。

村民卢惠文认为,虽然手工黑芝麻糊做起来费事费力,但她却忙得不亦乐乎:“每年我都会来帮忙,我觉得这是村里的好传统,应该传承下来,大家吃得开心我们也开心,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徐志成说,除了提前送芝麻糊,到了四月初八当天,该村家家户户还会自制芝麻糊,并聚在一起品尝传统美食,这是刻在山下人记忆中的山下味道。一碗浓香美味的纯手工黑芝麻糊,不仅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传统食品,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为乡村文化振兴添上厚墨重彩的一笔。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