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文物考古中
最具代表性的十大考古发现公布
位于封开的四处考古发现“上榜”
文物是历史的绝唱,
是不可再造的珍贵宝藏。
在漫漫数亿年的人类文明进程史中,
肇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跨越千年的文物记载着肇庆大地的沧桑巨变,
也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力量。
60多年来,肇庆文物考古工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成果丰硕。从文物考古资料显示,封开垌中岩遗址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使广东出现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至14万年前。
封开罗沙岩遗址发掘出人牙化石、石器、第四纪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等,填补了广东从距今2万年到10万年间史前文化的空白,为研究岭南地区智人阶段人类演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封开簕竹口遗址发现了有大量的砾石打制和半磨光石器,这一发现,在当时填补了粤西新石器时代中期台地遗址的空白。
在广东发现的近百座春秋战国墓中,以封开利羊墩墓葬、广宁铜鼓岗墓群、肇庆松山战国墓、鸟蛋山战国墓等形制规模较大,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典雅、工艺精巧、纹饰精美,富有地方特色,在广东占有重要地位。
从端州及封开、德庆、四会、高要等地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陶瓷、铁器等器物表明,铁器从汉代初期已在肇庆普遍使用,这标志着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60多年来,肇庆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考古发现类型丰富,涵盖洞穴遗址、山岗遗址、台地遗址、墓葬、建筑遗址等,遗址年代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民国时期,这一系列重要文物考古发现,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文明进程的认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天
让我们认识这些身边的“传世之宝”
封开垌中岩洞穴遗址
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
河儿口社区都尚村黄口山坡,
洞内文化层面积约100平方米,
属旧石器时代遗址。
△垌中岩洞口
1978年秋、1989年冬及1994年初,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封开县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三次发掘。共发现清理出两枚人类牙齿化石以及一些动物化石,共存动物化石有西藏黑熊、獾、鬟狗、东方剑齿象、納犸象、南方猪獾等22种。据测定,共存动物群的年代约距今14.8±1.3万年。
垌中岩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在
广东考古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
为在粤西地区寻找早期人类遗址
提供了重要线索,
并将封开乃至广东出现人类的历史上
溯至14万年前。
△出土牙齿化石。伍世锋 摄
黄岩洞洞穴遗址
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
河儿口社区狮子岩西南山麓,
遗址发现于1961年,
是一座屹立于岩溶谷地中
的三叠纪石灰岩孤峰。
洞口向西南,相对高程为15米,
洞内可分上、中、下三层,
洞厅的西、南面各有支洞。
△图源:黄岩洞
黄岩洞洞穴遗址保存较好,共发现晚期智人头颅骨化石两件,经测定年代为距今11930±200年;发现化石动物群有三十个种属,经测定年代为距今13.6±0.9万年。发现打制石器一千多件,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锤、穿孔器等,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黄岩洞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石器时代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见证,尤其两件人头颅骨化石的发现补充了华南地区晚期智人的化石材料,扩大了华南地区智人化石的分布范围。
它的发现,
是研究粤西以至华南地区距今1万年左右
以及更早阶段这一区域人类
及其文化面貌的重要资料,
对于探讨华南西江流域古文化遗存
和完善本地区古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
△黄岩洞遗址出土人类颅骨
封开乌骚岭墓群
位于封开县杏花镇乌骚岭山,
为新石器时代墓葬。
1983年发现,1990年3月发掘。
△乌骚岭墓群发掘场景
乌骚岭墓葬群共111座,分布山脊中部不足150平方米范围内,墓坑小且密集,排列有序,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坑长50-70厘米,宽35-50厘米,深10-25厘米,墓向40°-70°之间。墓坑经火烧烤,填土中含有较多炭屑、炭灰。坑内人骨均腐朽不存。随葬品有陶器和石器两类,陶器多为圆底釜、三足鼎、圈足盘等,石器共60件,装饰品有环、臂环、耳附等。墓葬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距今4600-3900年。
乌骚岭是新石器晚期氏族部落的公共墓地,
埋葬者是同一氏族的成员,
这一发现在当时期广东为首次,
在全国也是率先。
墓葬出土的文物反映了
当时先民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态,
对研究西江流域的土著文化
及埋葬习俗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南丰利羊墩墓群
位于封开县北部
南丰镇郊约1公里的
封(开)、怀(集)公路东侧,
距贺江东岸约0.5公里。
△利羊墩墓葬群
1988年9月发现,1989年秋冬发掘,共清理古墓55座,其中战国至西汉早期墓38座,其余为西汉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共出土随葬品共计170多件,包括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铁器和玉、石器等。
利羊墩墓葬群在广东是一次较为重要的发现,从出土文物特点来看,与广西东北部、粤西和粤北一些地方的青铜文化基本相同,这是两千多年前封开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见证。
这一发现对探索开建县
(今封开县南丰镇)的历史沿革,
研究战国至西汉早期,
封开与粤西、粤西北、桂东北、
湘南的古越族之间的
经济、政治、文化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战国“王”字纹越式铜篾刀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维系民族精神
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无价之宝
让更多的后人认识中华璀璨的文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