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时评|传承“四最”按语,新时代呼吁民众新青年

南方+ 记者

传承“四最”按语,新时代呼吁民众新青年

5月4日上午,中山市庆祝建团100周年主题活动在民众街道新平乡青年突击队公园举行。这个选址意味深长。

67年前,中山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这里诞生。“为革命时刻准备着:突击!”1954年冬,面对一场罕见的旱灾,民众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24名青年喊出了铮铮誓言,组建起青年突击队,投入到艰苦的抗灾备耕工作中。

这支由青年组成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战胜了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赢得了一个个宝贵的农业丰收年,带动新平乡乃至中山县农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毛主席了解新平乡青年突击队的事迹,为他们写下了“四最”按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成为中国青年的时代精神坐标,激励着一代代中国青年砥砺奋进,破浪前行。

60多年前那一朵“前浪”,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什么?是前行的力量,是奔跑的方向。

当前,刚过而立之年的火炬开发区,仍然葆有青春力量,正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坚持“高”“新”产业定位,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在民众街道,千里水乡正在蝶变,新的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正从构想全面落地。民众街道谋划打造北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南部智慧产业园区与中部水乡风貌带三大发展平台,志在建设一座“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国家一流科技新城。万亩沙田之上正在崛起万亩高端产业新园,岭南水乡正在重塑山水林田湖海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这里正在为年轻人、科学家打造一片创新创业的新热土。

建设未来的活力之城,正需要现在的青年为之出力献策。一场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已经打响,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青年们发扬前辈不怕艰苦的精神,在低效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的阵地,在河涌岸线环境整治的前线,他们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在前人奋斗过的地方挥洒汗水。他们喊出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劳动号子:“用青春去奋斗,才不负青春。”

60余年时光远去,青年奋斗精神始终未改。铮铮誓言依旧在田野回荡,鲜红旗帜依旧在风中飘扬,青春的身影依旧忙碌不息。

水乡科技新城,呼唤新时代“四最”青年,一起创造未来之城。

【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

编辑 卢子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