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除左吃吃喝喝
还有艺术天分!
文有葵扇,武有醒狮
但是上面两位并不是今天的主角
在广州
还有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巧夺天工的技艺艳惊四座
那就是牙雕!
牙雕,在我国历史悠久。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等,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
因我国各地气候、文化差异,牙雕衍生出南派和北派。
北派以北京传统雕刻为主,作品多以古装的仕女、山水、花鸟为题材。
南派则以老广最熟悉的广州牙雕为代表,有象牙球、象牙船、象牙扇、西洋棋等特色产品。
今天科普君要介绍的就是南派牙雕的杰出代表——蕴含粤味的广州牙雕。
广东独特的南派牙雕
广州牙雕起源于秦汉时期,由于气候潮湿闷热,象牙不易脆裂,牙雕工艺发展迅速。在唐宋,精致的牙雕制品更被作为朝廷贡品使用。到明清、民国时期,牙雕的生产规模达到巅峰,在全国牙雕行业中独树一帜。
如何形容广州牙雕的极致精湛?它被冠以“仙工”美名,一点也不夸张。
广州牙雕制作工艺分雕刻、镶嵌和编织三大类,而雕刻是广州牙雕最注重的部分,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闻名。
想要制作出精美的牙雕,选料很重要。牙料须严格挑选,色彩细致考量,使成品纤细精美、玲珑剔透、雅俗并举,更彰显传统粤式文化的光彩。
因此,广州牙雕早前就备受民众和官员喜爱,其三大特色象牙球、象牙扇、象牙船,历来被争相收藏。
象牙能成“球”、成“扇”、成“船”,其中藏着怎样的奥秘?
象牙球
象牙球又称“同心球”“鬼工球”“鬼功毬”,其制作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被世人冠以鬼斧神工的赞美。
它是用整块象牙雕刻而成的,将实心象牙球分层,每层都厚薄均匀且能自由转动,再对每层进行花纹雕刻。再搭配活灵活现的牙雕球柱和底座,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顶为象牙球,下为座
象牙扇
象牙扇将象牙分为若干扇骨,其中两条扇骨偏大方便手握,最后以铆钉固定扇头。
而帽章扇是象牙扇中的王者,它有独特的“象牙拉丝”工艺。扇以拉丝底纹为基底,展开时犹如一幅花飘于空中,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帽章扇
象牙船
象牙船即象牙画舫,也称花舫或紫洞。象牙船需要通雕,设计以象牙料为基准,再雕刻船所需的配件,最后拼接、镶嵌成牙船。
船上门窗开合自如,围栏雕纹、亭台楼阁细致精巧,将船的结构真实还原。
不仅是宫廷贡品,更远销海外
广州牙雕不仅在国内备受欢迎,还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除开广州的天然气候,地理位置也是广州牙雕名扬海外的关键因素,有“海上丝绸之路”枢纽之称。
清乾隆二十二年,“一口通商”御旨的颁布,使得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海路贸易的商行。广州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
为了满足国外顾客的需要,牙雕师傅们借鉴了国外写实绘画艺术的长处,并且以染色、拼接的方式体现立体感、写实感。
这把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象牙扇,是外销工艺扇。扇的正面是油画绘的“耶稣降生”图,反面为水彩绘花卉图。从边骨可以看出,正是乾隆年间广州牙雕的特征。
还有一个关于象牙球在国际上名声大振的故事。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我国与日本同时向世界展现象牙球,日本的分层足足30层,比我国的多了5层。但是日本的象牙球在经过热水泡发检验后,发现是粘合而成的,而不是像我国一层一层雕刻的。货真价实的中国象牙球技惊四座,最终拿下了此届万国博览会的特等金质奖。
雕刻技艺巧夺天工,追求极致
广州牙雕着重于雕工,并且讲究象牙的漂白,尤其擅长于镂空雕刻。
工匠在雕刻之时极尽繁琐,追求极致。难度十足的牙雕技艺过程是如何的?以象牙球为例,大概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01
选材
以往牙雕的选材为非洲象牙,为了物种保护,国际禁止使用非洲象牙,这也导致牙雕曾在国内低迷一段时间,后改用猛犸象牙,其牙工艺品不仅合法,且料质优秀,但数量有限。
象牙球通常在象牙末端实心部分截取一圆柱体。原料的表面不能有裂纹或者缺损,表面光滑最优。
而现今,广东牙雕也开始运用牛骨、骆驼骨等材料。这些材料与象牙较为相似,能让这份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02
裁料
将圆柱体象牙的边角削去,以往人工削去十分考验匠人的经验与空间感。如今采用机车磨成球体,极大减少了损耗,也能使球体大小更精确。
03
分层
磨成球体后,就要对光滑的象牙球进行均等分层了。在球体表面钻镂14个直径相同的同心孔洞,再用钩从外到球心逐渐钩镟圆锥形孔道,按照孔洞由球心向外横向切割出35层的象牙球。
球内直径约41毫米,却能做到每层不互相干扰,自由转动。
04
雕花
球体表面进行雕花,行业人员称“版面”,于最外层浮雕出的花纹通常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云龙纹、庭园人物或花卉是较为常见的浮雕纹。
内部的每一层都需要镂雕,行内人称之为“卓花”。
在每层极薄的象牙片上卓花极其考验雕刻师的技术与耐心,一旦失误,象牙球便会作废。
卓花的图案以十字纹、万字纹、菊花纹、桂花纹居多,卓花完毕的球内呈网状,层层叠叠,花团锦簇。
最后,凝聚匠人心血的象牙球才雕刻完成。
将牙雕技艺发扬光大
一个牙雕学徒要成为熟练的匠人,起码要15年;而至少在入行10年后,才能看出是否能成才。光是使用工具,都需要新人花费3年时间去学习。即便熟练使用工具,手艺人的文化、历史底蕴也必不可少,难度十分之高,人才也少之又少。
出生于牙雕家庭的李定宁先生,是广州的牙雕大师之一,代表作有《麻姑献寿》《七姐下凡》《宝莲灯》《南海明珠》《大圣闹蟠桃》等几个神话题材的大型牙雕工艺品,在行业内获奖无数。
《麻姑献寿》
《如意观音》
李定宁先生还将行业的核心技艺发扬光大,曾收徒一百多号人,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得其真传。
李定宁之子李斌成
张民辉先生,是象牙雕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也是李定宁的徒弟之一,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华南文艺业余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其代表作有《富贵吉祥》《吉星高照》《齐天大圣》。
《富贵吉祥》
《吉星高照》
张民辉先生不仅获得李定宁先生的真传,还在牙雕技艺、创作上不断进步,曾在“无牙可雕”的情况下,坚持“以骨代牙”的独特方式,大力探究和开拓发展骨雕工艺品创作和生产,从而开辟了一条以牛骨为原材料的传承牙雕技艺的新路子。
他也继承了李定宁先生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理念,培养了数十名弟子。同时告诫雕刻师应该系统全面地发展自身,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传统手艺接班人。
《齐天大圣》
细细观赏这些牙雕,总能被每一个活灵活现的细节打动。让人不得不感慨广州手艺人的雕工和匠心。牙雕工艺源远流长,它记载着历史痕迹,也承载着工匠的心。正是有历代以来的匠人们对艺术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薪火相传,才能拥有这一件件令世人瞩目的牙雕艺术品。
编辑:蔡芷涵、何炜东(实习)
审阅:张龄丹、杨敏婷
支持单位:暨南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数字产品工作坊
来源:工艺中国、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广府新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广州非遗、微社区e家通荔湾昌华、南国文艺、广州越秀发布
封面图来源:南粤清风
参考文献:
[1]张家泉.中国象牙雕刻工艺的历程及发展研究[A].现代商贸工业,2009(16):241.
[2]黄丹晓.现在时·“秘技”——广东象牙球雕刻技艺细节与传承[J].紫禁城,2011(12):72-79.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