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建筑
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窦州百姓聚居在信宜古驿道沿线,留下了一座座记载着他们信仰、文化和生活的建筑,有庙宇、祠堂、书院和民居。让我们走进驿道建筑,领略驿道百姓的精神、文化和生活的历史韵味。
庙宇
祭拜祖先、祈求幸福安康。老百姓这些对祖先的敬重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记录在庙宇之中……
公王庙
公王庙(杨晓凌供图)
公王庙位于信宜市茶山镇滩垌行政村,始建于清朝光绪末年,1986年重修,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供奉盘古、神农、女娲等。
公皇庙
公皇庙(刘伟明供图)
公皇庙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迴龙行政村,始建于1927年,2010年重修,每年正月初十于公皇庙举行捣庆灯活动。
永康寺
永康寺(何水莲供图)
永康寺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迴龙行政村,始建于1917年,重修于2005年,供奉观音菩萨。每年农历的观音诞辰,当地居民都有活动。
武帝庙
武帝庙
武帝庙又名玄武帝庙,位于信宜市贵子镇石马行政村,始建于民国中期,重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供奉武帝。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农历七月十三,该村会举行神像出游,从村中出发一直走到罗定市龙湾镇金充村,再返回该村。
佛祖庙
佛祖庙
佛祖庙位于信宜市贵子镇石马行政村,始建于民国时期,重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供奉佛祖。
武庙
武庙(罗艳梅供图)
武庙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同心行政村,始建于清朝初期,重修于1998年,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供奉关公、周仓、赤兔马等。
高车社
高车社(罗艳梅供图)
高车社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同心行政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重修于2014年,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供奉土地公。
白鹤社
白鹤社(同心村委会供图)
白鹤社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同心行政村,始建于民国初期,重修于1979年,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三间两进格局。庙中供奉白鹤社主。该村年例是农历九月十六,村民会拜祭祖先和白鹤社主,宴请亲朋好友,举行文艺晚会和烟花表演。
太保庙
太保庙(陈康摄)
太保庙位于信宜市怀乡镇平梅行政村,始建于明朝末期,重修于2002年,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该庙为两座二进七间布局,供奉陈璘大将军。
祠堂
祠堂,即是宗祠,是中华民族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宗族传承的纽带。信宜古驿道沿线保存一些具有当地时代特色的祠堂。
梁岳耀宗祠
梁岳耀宗祠(罗艳梅供图)
梁岳耀宗祠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朝中期,重修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土木结构,二进四合院式格局,内设天井,院宅坐北向南,大门临街向东,外立面呈西式洋楼风格。2000年6月18日,被列入信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仰吾公祠
李仰吾公祠(罗艳梅供图)
李仰吾公祠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民国时期,重修于1993年,占地面积967.75平方米。该宗祠坐东向西,前后两进,前后座均由中座与左右副屋组成,中座面阔三间,副屋各一间,土木结构,面宽24.5米,进深39.5米。
茂园蔡公祠
茂园蔡公祠(罗艳梅供图)
茂园蔡公祠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同心行政村,别名蔡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约294平方米。该宗祠坐北向南,两进两廊格局,土木结构,面开三间,面宽14米,进深21米。青砖墙,硬山顶,阴阳和瓦,石柱础支撑三步梁架。前座大门、门框和门槛为花岗岩石质,门上刻画有壁画,技艺高超,颇为罕见。
刘正斋宗祠
刘正斋宗祠 (刘小丽摄)
刘正斋宗祠位于信宜市水口镇横茶行政村,始建于清朝年间,重修于1983年,前后二进以天井相隔,砖木结构,面宽12.8米,进深24.3米,占地面积311.04平方米。
宝树堂公祠
宝树堂公祠(岭砥村委会供图)
宝树堂公祠位于信宜市池洞镇岭砥行政村,始建于民国初期,于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
寿全公祠
寿全公祠(严欣铭供图)
寿全公祠位于信宜市怀乡镇中堂行政村,始建于清朝年间,重修于1986年,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该宗祠是一座二进带天井,土木结构。宗祠内的柱子上刻有“东驰骏马西躍雄狮江水回环天毓秀,南出大仙北飞金凤波光潋滟地钟灵”。
世显罗赠君祠
世显罗赠君祠(严欣铭供图)
世显罗赠君祠位于信宜市怀乡镇中堂行政村,始建于清朝年间,重修于1980年,占地面积约189平方米。该宗祠是一座一进两间,土木结构。世显罗赠君祠内堂的两侧刻有“源接珠玑籍入西宁兴扶参盛水磵还欣祠宗更新重妥先灵充万代,房分忠祖技荣世显延血脉繁子孙又喜邦家还振长居乐业裕子秋”。
苏氏公祠
苏氏公祠(杨晓凌供图)
苏氏公祠位于信宜市茶山镇滩垌行政村,始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一进二座四间格局。
光斗曹公祠
光斗曹公祠(叶芝良供图)
光斗曹公祠位于信宜市贵子镇函关行政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曾作为曹氏光斗初级小学,后重修于1999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现在既是宗祠,又是书院。
万远陈公祠
万远陈公祠(丘光洪供图)
万远陈公祠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西门行政村,始建于民国时期,重修于2014年,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
宏劻张公祠
宏劻张公祠(叶芝良供图)
宏劻张公祠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西门行政村,始建于1939年,重修于2015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每年春分,张氏族人会到宗祠拜祭祖先。
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何水莲供图)
曾氏宗祠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迴龙行政村,始建于1945年,重修于2008 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每年春分和重阳,村民会到宗祠拜祭祖先。
书院
书院,也称“私塾”,是古代开设于家庭、宗教或私人的民间教育机构,是小孩子读书研学的地方。这些建筑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融合了信宜当地时代特色,体现了一方百姓对文化知识的追求。
学宫
学宫 (罗艳梅供图)
学宫,是大洪国王宫旧址,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建为清朝风格建筑。整体建筑群前有棂星门、贤关坊、圣域、泮池;中有大成殿、东西配、东西庑;后有明伦堂、尊经阁。现保存大成殿、棂星门、贤关坊、圣域。其中大成殿为宫殿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面宽15米,进深14米,抬梁式屋架,由石质莲花柱础奠托的6支铁梨木大柱支撑着,木质斗拱装饰着龙头和卷云刻纹。殿堂外观为歇山顶,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栏杆。1989年6月29日,学宫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藜照书院
藜照书院(信宜市党史地志办供图)
藜照书院,又名刘姓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1919年,重修于2012年,占地面积948平方米,为纪念西汉经学家刘向燃藜杖照明夜读而得名。该书院坐北向南,二进二廊格局,后座有楼房。1943年,广东南路行署因躲避战乱迁址到此办公。2000年,藜照书院被列入信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农历八月二十四,刘氏族人会到藜照书院祭祖。2013年起,刘氏族人祭祖后还会给高考本科以上的学子颁发奖学金,并放榜表彰。
起凤书院
起凤书院(信宜市党史地志办供图)
起凤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坐北向南,土木结构,砌砖墙,面宽25米,进深15米。2000年11月,被列为茂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陆氏开越大夫祠
陆氏开越大夫祠 (罗艳梅供图)
陆氏开越大夫祠,又名陆贾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于民国时期,为纪念西汉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陆贾而命名开越大夫祠。它既承习了清式传统建筑风格,同时也引进了西式风格,楼高两层,东西宽23米,南北深26.8米,占地面积616.4平方米,前后二进合院式格局。青砖墙,硬山顶,阴阳合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大门面向西临街,大门外立面是西式洋楼风。祠内设有天井,天井四周有回廊。天井中心有水井1口,深8.5米。占地面积616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陆氏开越大夫祠曾作为信宜县公安局使用。2000年6月18日,被列入信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梅轩书院
王梅轩书院 (罗艳梅供图)
王梅轩书院,又名王家祠,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明朝末期,重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书院外墙用红色瓷砖铺设,正门是1座门楼,后座为亭阁式建筑,左侧是棚式结构的书院。
文昌宫
文昌宫 (罗艳梅供图)
文昌宫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重修,供奉文昌菩萨。中西合璧式,土木结构,面宽12米,进深26米,占地面积312平方米。曾作为信宜民众教育馆、信宜参议会所使用。
贵兴书院
贵兴书院(吴尚鸿供图)
贵兴书院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贵子行政村,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时期,坐北向南,前后两座,中间为天井,为砖瓦木结构的欧式风格建筑。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曾是贵子区公所驻地,公社化时期作为贵子大队办公场所,20世纪80年代又改为贵子中学教学点。1990年代后逐渐废弃,现因年久失修,建筑瓦面已部分损坏。
燕丰书院
燕丰书院(信宜市地方志办供图)
燕丰书院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朝中期,重修于民国时期,坐北向南,面宽17.5米,进深27.1米,楼高两层,青砖墙,硬山顶,阴阳合瓦,门楼有西洋风。
陇西书院
陇西书院(信宜市地方志办供图)
陇西书院,又名李家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于1914年,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该书院为土木结构,前后两座,东西包厢,廊道贯通。1966年至1995年,镇隆政府机构在此办公。
民居
民居是人们世代生活居住之处,这些信宜古驿道沿线尚存的传统广府(客家)民居,记载着当地百姓的岁月往事。
青莪大屋
青莪大屋 (罗艳梅供图)
青莪大屋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一位李姓盐商建造。青莪大屋为三进两廊格局,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阔七间,宽55米,进深67米,占地面积约3685平方米。保存完好,现无人居住。
黄氏祖屋
黄氏祖屋 (罗艳梅供图)
黄氏祖屋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德乔行政村,始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三座两天井格局,土木结构。保存完好,现无人居住,作为宗祠使用。
丘壁坚故居
丘壁坚故居 (严欣铭供图)
丘壁坚故居位于信宜市怀乡镇中堂行政村,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 200平方米,土木结构,保存完好。丘壁坚故居在革命时期是信宜县革命活动的交通联络站,中共信宜县党组织曾在此举办中共信宜县第一期党员培训班。
光斗曹氏大屋
光斗曹氏大屋(叶芝良供图)
斗曹氏大屋位于信宜市贵子镇函关行政村,始建于清朝中期,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坐北向南,前后两座,中间是天井, 两边为厢房。保存完好,现无人居住。
茶子湾大屋
茶子湾大屋(迴龙行政村供图)
茶子湾大屋位于信宜市贵子镇迴龙行政村,始建于1948年,为村中张姓族人建造。大屋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为2层高的土木结构建筑,坐东向西,前后两座,两侧为厢房,中间为大天井,头座立面为青砖,四周建有炮楼,屋前有圆形池塘。大屋保存良好,目前无人居住。
王氏大屋
王氏大屋
王氏大屋位于信宜市贵子镇石马村,始建于公元1915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土木结构,保存完好,现无人居住。坐南朝北,前后四座连体,每座9间,分上下两层。每座屋正中为大厅,前后四个大厅正门位于南北中轴线上,气势宏伟。
李氏大屋
李氏大屋 (罗艳梅供图)
李氏大屋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同心行政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李氏大屋为三进六廊格局,横向七间,土木结构,现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门上贴有楹联 “华山传世泽,窦水振家声”,书于清嘉庆年间。
叶氏祖屋
叶氏祖屋(岭砥村委会供图)
叶氏祖屋位于信宜市池洞镇岭砥行政村,建于清朝末期,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已无人居住。
门楼、碑坊、亭、桥
文明门
文明门 (罗艳梅供图)
文明门,位于信宜镇隆镇八坊行政村文明街口,又称“红楼”,原是信宜古城南门。清顺治十三年(1656)修建城垣,建成东南西北城门楼四座。清嘉庆十八年(1813)绅士梁贻嘉等呈请移南门于学宫前正南,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命名为“文明门”。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建,建筑物仿宫殿楼台式,上下两层,底层瓮成,中开拱门,门高4.73米,宽4.4米,深10.55米。整座建筑物高30多米,宽24米,深14米。建筑物属“庶殿式”楼台结构,大屋顶,高台基,鼓磴式柱础,抬梁式屋架,檐下莲花托拱,飞檐翘角,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古色古香。1998年2月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文明门入选广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兄弟进士第
兄弟进士第(罗艳梅供图)
兄弟进士第,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建于2008年,门上刻有楹联:“至性传弱龄孝子之门生孝子,完贞在壮岁忠臣有后出忠臣”。因李宜相与胞弟李宜昌考中甲戌科进士,皇帝特御赐匾额“兄弟进士第”。兄弟进士第中保存有礼部尚书纪晓岚题联“南郊理学推双士,西蜀科名羡二苏”一副。
一郡儒宗牌坊
一郡儒宗牌坊(罗艳梅供图)
一郡儒宗牌坊,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行政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于2003年,牌坊上“一郡儒宗”四个字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题。
中山纪念亭
中山纪念亭 (陈科霖摄)
中山纪念亭,位于现在信宜市镇隆中学校园内,民国时期,亭子在信宜县政府后的中山公园里,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夏,坐西向东,高约7米,占地54平方米,六角围绕,两托顶,六柱立,砖木、水泥钢筋混合结构,柱与柱之间成拱圆门,亭前后对称有阶梯上落。亭刻有“中山纪念亭”五个大字,亭内建有圆形台镇隆中山纪念亭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中山先生而建。2000年6月18日信宜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山公园”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索桥
铁索桥(严欣铭供图)
铁索桥,位于信宜市怀乡镇中堂行政村,是粤西地区跨度最长铁索桥。该铁索桥横跨黄华江,桥长107米,宽1.5米,高10米,由铁索建造而成,桥面铺设有木板。后来木板破损,用铁板加固了桥面。
(图片除了署名外,均为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