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铜像在广东这所高校揭幕,他曾为该校手写寄语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4月29日,一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半身黄铜雕像在广东海洋大学揭幕。铜像安放于该校滨海农业学院兴农楼内院中央,四周绿树环绕。

袁隆平院士铜像。

袁隆平院士铜像。

铜像上,袁隆平院士面带微笑,坚定慈祥的目光望向学院大门。洁净的汉白玉底座上,正面镌刻着袁隆平院士亲笔为学校题写的“滨海农业学院大有可为”寄语,背面镌刻着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简介。

这所在杂交稻和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的广东高校,因水稻研究,与袁隆平院士结下了深厚情谊。

曾担任广东海洋大学特聘教授

上世纪80年代,袁隆平院士与广东海洋大学因研究杂交水稻结缘,后因研究耐盐碱水稻联系更加紧密。2019年6月,袁隆平院士受聘担任广东海洋大学耐盐碱水稻研究院名誉院长,助推学校筹备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同年12月,受聘为学校特聘教授。

2020年4月,袁隆平院士授权学校组建成立广东海洋大学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2021年3月,由袁隆平院士牵头筹建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经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作为中心四大区域中心之一的“华南中心”落户共建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与袁院士的深厚渊源和深度合作,是我校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们全体海大人的莫大荣幸与幸福。”铜像揭幕仪式上,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曹俊明说,学校把袁隆平院士的铜像安放在校园里,就是要让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的崇高品德,不辜负袁院士对海大人的殷切期望。

曹俊明表示,希望广大师生围绕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做好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利用和推广服务工作,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作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海大贡献。

“视频参加仪式,十分激动,倍感亲切。”袁隆平院士第三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袁定阳说,自己也是在父亲影响和带领下,走上水稻育种之路。

袁定阳在视频中说,希望师生弘扬袁隆平院士科研精神,建设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和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按照老人家遗愿,利用湛江海水稻资源和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创新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并加大应用推广力度,让沿海废弃的滩涂变成美丽的稻田。

师生们向袁隆平院士铜像鞠躬致敬。

师生们向袁隆平院士铜像鞠躬致敬。

“继承袁老遗志,勇担新的使命”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院长郑殿峰说,转眼,袁隆平院士已经离开我们将近一周年,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揭牌前夕,举行袁隆平院士铜像揭幕仪式,表达对袁老的纪念和追思,对于激励学院师生继承袁老遗志、勇担新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袁老经常教育我们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有理想有担当。我也始终以袁老为榜样,在杂交水稻育种路上耕耘了40多年。”广东海洋大学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成员郭建夫教授曾多次亲耳聆听过袁隆平院士的教诲。

“非常想向袁老报告,研究团队的高产优质超级杂交稻和海水稻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郭建夫说,一定牢记袁老教诲,更加努力工作,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师生们向袁隆平院士铜像献花。

师生们向袁隆平院士铜像献花。

“袁老曾经说过,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作为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还要遵守科学精神与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当好一名科研工作者。”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生物技术系青年博士杨善说。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学生李壮壮说,望着袁隆平院士的铜像,内心充满了景仰和怀念,毫不犹豫地说,是袁老的精神激励自己走上学农这条道路。“未来我们要秉承袁老遗志,刻苦钻研,不懈拼搏,为建设农业强国而奋斗。”

【记者】汪祥波

【通讯员】欧卫军 张艳梅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