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小记者对话海丰画家陈孝能,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汕尾教育
+订阅

“老师,你可以讲解一下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吗?”“老师,这幅画只用了四种颜色,为什么看起来还是这么生动?”“老师,我学画画已经两年了,还要多久才能和您一样画出这么好的作品?”……这样踊跃提问的场面发生在海丰县博物馆内。4月28日下午,南方报业小记者来到海丰县博物馆,参观“海丰大戏”陈孝能戏曲人物画展,与海丰著名画家陈孝能面对面,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陈孝能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小记者走进海丰县博物馆一楼展厅,一来到馆内,小记者们就被挂在墙上的作品所吸引,个个都瞪着大眼睛,驻足画前,仔细观赏、细细品味。

“陈老师,在这次展出的50幅作品中,哪一幅作品对您来说最有意义?”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吴南粤盯着陈孝能,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疑惑。“我认为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是一个优秀的原创曲目,曾获得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八项艺术大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陈孝能表示,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歌颂了南宋丞相文天祥起兵抗元,最后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执,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和浩然正气,给中华民族尤其是海丰人民,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

海丰县海城镇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庄启元紧接着追问,“那您平时的绘画灵感主要来自哪里?”陈孝能认为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先学习寻找身边的美,找到那些会让你感动的事物,你自然而然就会画出好的作品了。”陈孝能笑着又补充一句,“当然了,你也要先学好绘画的基本功。”小记者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据介绍,本次展览以“海丰大戏”为名,收录了画家陈孝能近些年用心创作的50幅作品,其中包括陈宝寿、罗振标、唐托、(粒仔旦)叶本南、刘宝凤、何循禧等老一代艺人、名演员的艺术形象;深受群众喜爱的《贩马记》《斩郑恩》《刘锡训子》《辕门罪子》《秦香莲》《白罗衣》《梁山伯与祝英台》《留取丹心照汗青》、《马援伏波》等经典剧目名角名伶艺术形象和舞台经典瞬间。

参观完画展,小记者们的本子上满满都是笔记,他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所闻所学所感。“作为一名海丰人,我知道海丰的西秦戏、白字戏都是中国非遗文化的一部分,是很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传承和发扬,一起做非遗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的吴宗烨激动地说道。

随后,小记者们一个接着一个分享自己的感受,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去学画画,先打好基本功,再继续深造技术,向陈老师学习。一幅幅线条鲜明且优美的画作展现了《海丰大戏》戏曲人物的个性,小记者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海丰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海丰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丰县博物馆目前共有两个展区,一楼为临时展厅,省流动博物馆、各类书画、美术作品都会在这里作短期展览;二楼为基本陈列《海丰历史的记忆》,有远古文明、沿革发展、近代风云和民俗民艺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海丰出土的文物、历史图片、场景制作、文字介绍等形式,展示了海丰5000多年的沧桑变化和文明进程。

【撰文】南方报业小记者 吴南粤 张铧文 庄启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