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智造专家谷晓春:不做好精益,智能制造就是空中楼阁|精益化云会议

南方+ 记者

“未来,美的仍将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升级,但价值流拉动、畅流改善、工人管理等精益化基础并不会被忽略,反而将不断得到强化和升级。”

4月28日,“精益化:疫情下的制造业平常功夫”云会议在南方+上线。会上,美的集团智能制造专家谷晓春介绍了精益化在美的集团的演进,以及美的集团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

谷晓春表示,精益制造就像灵魂,贯穿了智能制造整个过程;数字化像大脑,自动采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实现智能决策;自动化就像人的躯干,代替繁重、重复、危险或精度要求高的作业;工业互联网则像神经网络,让智能制造真正能体现出最佳效果。

美的智能制造专家谷晓春。

美的智能制造专家谷晓春。

以下是谷晓春的部分发言整理:

美的过去几年精益制造转型的大背景,首先是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包括未来十年制造业用工困难的局面将愈演愈烈,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避免。

同时,美的集团的转型也配合了国家战略,包括“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等,以及美的业务发展的战略需求,包括“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和全球突破”四大全新战略主轴,以及“双智”战略、“两个全面”战略。

美的的转型带来了业务变革的需求。像全价值链卓越运营、T+3的业务变革,一盘货、送装一体、C2M等,都需要美的的制造能够承接。因此,我们围绕智能自动化、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信息化、移动大数据和物联网集成等6大关键技术,规划打造智能精益工厂。

做精益化就要和时间做朋友

我们首先明确了打造高品质、低成本、柔性化的绿色智能工厂的愿景。精益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这个做不好,什么都是空中楼阁。为此,我们协同推进精益制造MBS、自动化和信息化三大主轴。

2004年,美的开始尝试精益制造。其间,我们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先后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企业,以及各类咨询企业学习取经。2013年,美的真正系统性开始推进精益制造。当时,我们跟随台湾资深精益顾问詹志辉老师学习了价值流拉动理论,做了“去库存”,同时开展数字化1.0的“632项目”。

2015年,美的开始与瓴誉合作,学习丹纳赫DBS系统,期间美的也打造了自己的MBS精益体系和多家标杆工厂。因为我们产生了C2M业务变革的需求,需要响应用户期待实现T+3订单全程可视,所以,2016年、2017年我们开始推进数字化的2.0,以及自动化集成的项目。

到2017年、2018年前后,国家开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美的南沙工厂成为第一个工业互联网试点工厂,标志着我们基本进入了数字化精益工厂阶段。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又导入了AI智能、智能自动化、数字孪生等,打造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开始进入智能精益工厂建设阶段。

2020年,美的开始推进“两个全面”,进一步驱动了业务的变革和转型。首先,美的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在压缩机、电机、磁控管、运动控制部件等所有核心零部件领域都掌握了自己的专利、研发人才和制造能力;美的还打造了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各类数字化人才共同开发软件,库卡顺德工厂也支撑了自动化硬件的需求。

精益制造就像灵魂,贯穿了智能制造整个过程;数字化像大脑,自动采集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实现智能决策;自动化就像人的躯干,代替繁重、重复、危险或精度要求高的作业;工业互联网像神经网络,实现设备和作业流程互联互通,让智能制造真正能体现出最佳效果。

在做精益制造的同时,我们还明确了人才育成、方法论沉淀和精益转化三大目标。截至2021年,我们已经连续培训了10名的精益化黑带大师,培养了1100名黑带人才,到今年年底目标培养1400名黑带人才。同时,智能制造首先在美的内部工厂形成最佳实践,结合自主开发的软件和自动化硬件,最终支撑了美的工业互联网系统M.IOT平台。截至目前,美的为智能制造已经投入了28亿元,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了120亿元。

打造灯塔工厂的“追光之旅”

接下来向大家分享美的的“追光之旅”。今年3月30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宣布13家新入选的灯塔工厂,其中美的有两家工厂,因此目前全球的103家灯塔工厂中,中国企业贡献了37家,其中美的集团就有4家。

我们一直在致力打造数字化标杆工厂,在内部先后打造了7座标杆工厂,为我们的后面的灯塔工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美的集团第一座灯塔工厂——南沙空调工厂为例,南沙工厂实现了订单全流程的透明可视,应用了工业互联网,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在供应链的协作、柔性制造和工艺和仿真等指标上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

顺德微波炉工厂是美的集团的第二座灯塔工厂。当时,美的携手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应用了先进的德国工业4.0技术,无论是在智能物流方面,还是智能化生产线方面,都做了非常好的尝试,在效率、成本和交付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

第三座灯塔工厂是洗衣机合肥工厂。该工厂实现了T+3订单全流程透明可视、端到端的智能物流,人工效率提升45%,制造交付周期缩短56%,市场品质改善了36%。

第四座灯塔工厂是冰箱的荆州工厂。该工厂实现了品质全流程优化的转型,采用了AI的智能应用、柔性自动化,5G工业互联网等手段,最终在全流程的数字化和高柔性、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人工效率的累计提升5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单位产品的费率降低了20%。

世界经济论坛要求,灯塔工厂的数字化投入必须创新、独到,因此打造灯塔工厂的过程并不容易。而在打造灯塔工厂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探索美的智能制造的升级,不断推进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的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和数据决策化等方面的改造和升级。

不忘智能制造基础

我们对未来三年的智能制造进行了规划。首先还是明确愿景:构建面向全球的智能制造能力中心,打造绿色高品质、低成本柔性化的智能制造工厂;其次是突破方向,分别是绿色、安全、智能、高效、全球这五个维度。

我们计划通过“370项目”打造黑灯工厂,通过应用机器人减少30%的用工;我们将通过多基地、多品类的联合管理模式,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加快全球制造转型升级;围绕MBS能力中心、专家库、人才培养等方面,我们也制定了目标。

同时,我们也为灯塔工厂、数字化国家级示范工厂、海外标杆工厂、万人机器人占比等方面设定了清晰的目标,未来也要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但我们不会忘记智能制造的基础,例如价值流拉动、畅流改善、工人管理、计划刚性等。

美的在智能制造上的路还很长,希望能够赋能产业链合作伙伴,为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王谦

更多阅读

专题|“精益化:疫情下的制造业平常功夫”云会议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