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500万!深圳启动2023年市重点实验室筹建资助申请|大湾区产园速递

南方+

《大湾区产园速递》第100期

(1)最高500万元!深圳启动2023年度市重点实验室筹建资助申请

4月25日,深圳市科创委对外发布了《2023年度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筹建启动资助申请指南》,正式启动相关申报工作,单个市重点实验室筹建启动资助最高可达500万元,企业类资助额不高于项目总预算的50%。

本次深圳重点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制造装备、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海洋经济及深圳市未来产业等对应的相关学科的重点实验室筹建。申请单位应当是在深圳市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或者经深圳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机构。筹建的实验室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和特色。实验室主任必须由未在已有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中担任主任或未在获得深圳市财政稳定支持科研机构担任负责人,且在深圳市单位所属实验室全职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圳市杰出人才担任。

据了解,本次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启动资助网上填报受理时间从4月25日持续至5月24日。合格的申报单位可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完成申报。

目前,深圳已布局300多间市级重点实验室,仅2021年立项的市重点实验室就有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建设的深圳市农业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的深圳市生物材料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等30间。

(2)全国首个!深圳检察院出台电子产品翻新产业规范

4月25日,在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电子产品翻新产业高峰论坛”上,发布了《深圳市检察机关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试行)》。这是全国首个由检察机关发布的产业刑事合规指引,是深圳检察机关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合规改革、统筹推进检察办案与行业治理的又一探索和尝试。

华为、苹果、荣耀、OPPO、万物新生等企业界代表,方达所等律所代表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并发言。与会人员对《指引》予以充分肯定,并建议向全国推广。

深圳市检察机关在近年来司法办案中发现,电子产品翻新商标侵权犯罪案件频发,约占商标侵权类刑事案件的1/4。在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深圳市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案件特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出台了这份《指引》,旨在提高从业者规范意识,整治产业发展乱象,帮助电子产品翻新产业提高防范和化解合规经营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产业规范化运行,全面保护产业从业主体、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消费者三方合法权益,为促进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深圳检察智慧、深圳检察力量。

《指引》正文分为目标、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知识产权刑事合规指引五部分,明确了电子产品翻新产业知识产权刑事合规的总体原则,从必要性指引、禁止性指引、推荐性指引等方面,提出了引导产业主动充分披露信息,显著标注“翻新”标识,选用可靠零部件,提供一定期限保修服务等15条指引要求。同时,还公布了披露翻新信息的示范文本。

(3)一次性奖100万,穗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获认定后直接拨付

4月25日,广州举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透露,对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他特别强调,对一次性奖励资金的,实行“免申即享”,企业一旦获得认定,无需另行申报,资金直接拨付到位。

叶华东表示,为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市政府于4月13日印发实施《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全面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培育措施将在资金支持、园区建设、技术改造、用地用房、交通出行等七个领域给予支持。

除了上述“一次性奖励”之外,还将“按比例补助”支持企业上市、技术改造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上市费用的50%、数字化转型费用的30%给予直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获得省技改资金补助的专精特新企业市财政将最高补助500万元。同时,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予以优先保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让土地、分割转让产业用房时所考核的投资强度与税收贡献等标准最大可调低30%,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予以租赁公共住房和租房租金减免。

广州每年将安排3亿元左右的资金,三年约9亿元,确保《行动方案》不打折扣落地见效。根据这份《行动方案》,广州计划到2024年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目前,广州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5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省的26%(全省260家)、全国的1.4%(全国4762家)。广州市黄埔区政府一级调研员杨家伟介绍,目前已形成“一个示范区、两大园区、四大梯队”的发展格局:已建成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钧恒广场两大“专精特新”产业园,累计培育市级“两高四新”企业65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32家(占全市约一半)、国家级“单项冠军”12家(占全市四分之三)。

(4)深圳“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增至39家

在科技部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中,创E+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孵化器、骏翔U8智造孵化器等149家孵化器被备案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其中,来自深圳的孵化机构共有4家,分别是深圳市骏翔智造实业有限公司运营的骏翔U8智造孵化器(综合类)、深圳市汇聚创新园运营有限公司运营的汇聚新桥107创智园(专业类)、深圳市众创空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We Serve紫荆1号双创园(综合类)、深圳市泛得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众里创新社区·兴东孵化器(专业类)。

截至4月25日,深圳已累计有中国科技开发院、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园等3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据介绍,申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具备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孵化服务机制。机构实际注册并运营满3年,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不低于10000平方米。

其中,在孵企业使用面积(含公共服务面积)占75%以上。孵化器配备自有种子资金或合作的孵化资金规模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10%,并有不少于3个的资金使用案例。孵化器拥有职业化的服务队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占机构总人数80%以上,每10家在孵企业至少配备1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和1名创业导师。孵化器在孵企业中已申请专利的企业占在孵企业总数比例不低于50%或拥有有效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不低于30%。孵化器在孵企业不少于50家且每千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不少于3家。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应达到20家以上。

资讯综合自: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

【整理】余晴晖 邱永宽

更多《大湾区产园速递》



编辑 李才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