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预制菜销量激增、概念股大涨、资本涌入,今年以来,预制菜如黑马般闯入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生活,成为新晋“网红”。
热度的背后是预制菜产业从市场、资本向政策端的延伸。3月25日,广东出台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茂名市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提升,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一批超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动茂名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
电白是茂名唯一一个有海岸线的行政区域,渔业养殖超过23万亩,产量30余万吨。立足临海资源禀赋,电白正在把握新一轮产业园创建契机,紧扣省发展预制菜产业部署,围绕做大做强水产品预制菜产业目标,积极谋划以“水产品+预制菜”为主导产业,创建电白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盘活“一桌菜”。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催化,电白水产预制菜市场已经发展到哪个地步?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电白工业园区数家水产企业,从发展的新窗口期,探寻电白水产预制菜的发展足迹与信心。
4月26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3版报道。
覆盖四大类
预制菜展品在广交会上受青睐
4月21日,广东鹰金钱海宝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海宝食品”)外贸经理许燕萍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是循着广交会上展品信息找过来的马来西亚客商,想咨询公司研发的预制菜新品滋补猪脚姜。
“广交会我们年年都有参加,但接到电话还是很惊喜的。”许燕萍介绍,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客户稳定,今年展出了一批新的预制菜产品,吸引了不少新客商。
海宝食品预制菜展示柜,展出日式烤鳗、豆豉黄花鱼等产品。
海宝食品自2006年建立以来,一直以生产罐头为主要业务。凭借多年坚持研发和推出创新产品,公司已获得各类重要的国际证书和官方认证,其自主品牌“鱼家香”系列鱼罐头出口22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罐头大王”。
“预制菜的范围很广,这个罐头也是属于其中一类。”海宝食品总经理谢绍泰介绍,预制菜多指以农、水产品等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主要形态上主要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种,罐头主要是即食一类。
海宝食品生产的罐装预制菜。
从即食进军即热、即烹、即配领域,背后是海宝食品开拓市场的敏锐触觉。2016年前后,海宝食品到美国、欧洲等地参加展会,而后又组织拜访客户,在国外的超市里,他们发现了很多预制菜的包装形式。“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外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就开始研究更多形式的预制菜。”许燕萍说。
在刚落幕的第131届广交会上,海宝食品挂出展品39件,其中23件为新品,包括参香盐焗鸡、滋补猪脚姜、花胶鸡汤、聚宝盆菜等广东粤菜、炖汤、大盆菜等产品。据了解,海宝食品加快推进预制菜的研发工作,目前初步计划推出预制菜新品40多款,涵盖四大类。
海报食品自有品牌的大盆菜以及鲍鱼、海参等单品预制菜。
“市场有多大,工厂就有多大。”谢绍泰透露,为了加快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发展,海宝食品将投入3亿元,在电白反哺工业园内新建海洋食品产业园,园区内将配套有预制菜车间、冷库中心、检测中心以及电商孵化基地等;同时,结合高校力量成立研发中心,保障预制菜产品开发。
除此之外,海洋食品产业园同时规划建设一个团餐服务综合平台,为地方食堂,包括校园食堂、政府机构食堂等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平台。
建设新生产线
推动产供销一体化
茂名市亿海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亿海食品”)的无尘生产车间内,数名工人将生猪肉进行分割,对面车间工人将盘子整齐排好,等待高温煮制好的猪肉进行分装,而后在零下42℃环境中进行速冻。
他们今天生产的是五香扣肉,这条生产线上还能生产出大盆菜系列、佛跳墙系列等40多种预制菜。
亿海食品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分装投入产品底料。
预制菜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但亿海食品在大盆菜赛道算是粤西地区的敢为人先者。2017年,时任电白海产品干果协会副会长的吴宪,与协会三名友人共同创建了亿海食品。“我们都是搞海产品的,像鲍鱼、海参、花胶等,发现人们喜欢吃但很少会做的,就想着把它们做成平民菜。”吴宪说。
据了解,经过相融后,大盆菜和佛跳墙虽然名字不同,但几乎是同一道菜,材料由海参、鲍鱼、鱼翅、干贝等海产品组成,有的还会加进鹅掌、鸭掌、鸡肉、扇贝等。有着几十年海产品经验的吴宪,对主要材料了如指掌。
亿海食品制作的“亿心同享佛跳墙”。
“2017年做了两三万份,2020年7万份左右,到了2021年就已经超过20万份了。”吴宪介绍,那时的年产量每年都能翻倍,2022年估算能到35万—40万份。
这份信心来源于市场反馈。2021年末,亿海食品与电商平台“名义出品”合作,尝试往渠道投放部分产品搞活动,一批2000份,第一批一分多钟被抢光,第二批7秒就没了,后面也都是秒光。“谁也没有想到。”吴宪说。
目前亿海食品生产的预制菜,包括大盆菜/佛跳墙系列,鸡鲍翅、鸽鲍翅、金汤花胶鸡等汤品以及鲍参翅肚等珍品系列共40多个知名品种,并形成了自有品牌“尚德亿”。
除此之外,亿海食品对外还是代加工厂,替广州酒家粮丰园集团、天猫品牌“官栈”、线下会所等加工佛跳墙、大盆菜、金汤花胶鸡。据亿海食品副总经理黄子惠解释,每年的7月过后,生产线就忙不过来,有时候甚至自有品牌的产品都没来得及加工,只好婉拒代加工的合作商,又或者双方再度协商合适的生产排期与加工数量。
亿海食品生产的佛跳墙,夹起来的为海参。
黄子惠透露,目前公司已投资扩建厂房1000平方米,准备建设一条现代化全自动速冻预制菜制品生产线,建成后年产量达100万份速冻预制菜,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3年内可覆盖全国市场。
“我希望茂名乃至粤西,能有更多预制菜企业加入,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客商,另一方面竞争也会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吴宪说。
开发国内市场
加强产学合作研发
主动迎战预制菜风口的传统食企也越来越多。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6.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速冻、预制菜、预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即食、净菜”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近58%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2021年新增4031家。
位于电白区产业园的茂名市惠众水产有限公司(下称“惠众水产”),是一家集水产品养殖、收购、精细加工、储存、出口为一体的企业,其90%的水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年初,惠众水产也开始布局国内的预制菜产业。
惠众水产生产线,工人正在忙着出口产品的生产。
“目前日本、韩国的预制菜产业是比较发达的,随便在便利店都能买到。”惠众水产业务总监黄诗语介绍,目前国内的预制菜即使出口到国外,也只是在华人圈里,还没能真正融入当地。
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2030年将增至15%—20%。而在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与日本饮食文化有一定相似程度的中国餐饮市场,预制菜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家也提倡经济内循环,所以我们预制菜先开发国内市场这一块。”黄诗语透露,年初开始,惠众水产已经制定发展策略,根据目标人群定位,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教师挑选预制菜菜谱。目前,已上市的预制菜有一夜埕金鲳鱼、一夜埕罗非鱼、调味鱼皮及免浆鱼片等。
惠众水产生产的一夜埕金鲳鱼。
作为一家出口级的食品企业,转战国内预制菜行业,最大的优势是严格的监管流程,能够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相对的,出口面向的是国外市场,转向面对国内市场时,快速积累客户,打开销售渠道也是需要努力的。
“预制菜方面,我们公司还在起步阶段,后续也会和大学合作研发,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惠众水产品预制菜项目申报专员徐燕芬认为,结合电白申报产业园以及国家的政策动态,如果能有适当地倾斜,跟着政策利好方向走,预制菜项目会启动更快一些。
纵深
电白以“水产品+预制菜”为主导产业创建渔业省级产业园
记者从电白区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电白正在把握新一轮产业园创建契机,紧扣省发展预制菜产业部署,突出临海资源禀赋,围绕做大做强水产预制菜产业目标,积极谋划以“水产品+预制菜”为主导产业创建电白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据了解,电白区渔业产业园申报材料已通过了审核,并且省专家组已经于4月中旬开展了实地核查。
申报资料显示,电白区渔业产业园规划范围为电海街道、岭门镇、七迳镇等3个镇街,产业园内主导产业优势显著,渔业养殖总面积4.7万亩,总产量达6.75万吨,主导产业“水产品+预制菜”产值29.29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61.15%,其中一产值5.38亿元,二产值22.58亿元,三产值1.34亿元,二、三产业产值占主导产业总产值的81.65%。
产业园建设由5家电白本土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统筹产业园渔业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形成“一心一带两区多基地”的园区总体布局,即渔业精深加工与综合服务中心、渔业产业快速发展带、海水池塘养殖区、淡水池塘养殖区、渔业种苗选育与繁殖基地、渔业现代化生态养殖基地、渔业精深加工基地、渔业冷链物流基地。
同时,产业园实施主体积极谋划抢占预制菜市场,与沃尔玛、永辉超市、华联超市等大型商超合作关系紧密,创建天猫、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旗舰店,通过“预制菜+大型连锁店”“预制菜+电商”“预制菜+出口”打破传统流通渠道。
按照项目规划,渔业预制菜加工项目建设选址于电海街道。此外,岭门镇、七迳镇、电海街道还将推进预制菜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建设。
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上,项目规划提出,产业园联农带农工作主要通过折股量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雇佣劳动等方式建立农民带动机制,强化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深度参与,实现稳步增收。
至2023年,渔业年总产值37.79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0%以上,渔业加工产值占渔业总产值3:1以上,新增渔业标准化养殖基地2000亩,良种覆盖率达100%,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或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500人次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新增有机食品1个,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万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5%以上。
专家声音
2022年以来,预制菜成功在消费市场和消费者两端走红,更是被预测将诞生万亿市场。
广东是全国水产大省,水产品预制菜作为预制菜一个分支,相较于水产品加工有何异同,接下来水产品预制菜应该如何构建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广东又应该怎样利用原料优势扩大水产品预制菜市场?
带着以上问题,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主任陈胜军。
发展水产品预制菜应注重差异化和品牌化
南方日报:水产加工在中国由来已久,水产品预制菜与水产品加工有何异同?水产品预制菜的价值如何体现?
陈胜军:传统的水产品加工离不开腌制、干制、熏制等工序,水产品预制菜的加工也会用到这些方法,广泛意义上来说,很多传统水产品加工品其实就属于预制菜范畴。
广东是水产品原料大省。但整体来说,畜禽和果蔬预制菜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早在此轮预制菜概念形成前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而水产品预制菜这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也去过茂名电白调研,和那边的一些企业有科研合作,对当地的情况还算了解。电白最大的优势也在水产原料,养殖量比较大,而且也有一定的海产品。但如果水产品原料集中上市,量多了售价就会被压得很低。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延伸它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从价值上说,预制菜会直接促进水产第一产业附加值,这个作用对一个养殖大省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渔民养出来的鱼,都希望能够卖出好价钱。预制菜能够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活水产品原料进入加工厂,售价就会提升。包括现在省农业农村厅非常关注水产品预制菜的发展,重点在于关注它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让养出来的鱼卖出好价钱。
南方日报:3月25日,广东发布“预制菜十条”措施,其中第二条提到构建安全监管规范体系问题,目前我们水产品预制菜的安全监管规范现状如何,未来还需要打通哪些堵点?
陈胜军:相较果蔬、畜禽等,水产品预制菜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因此安全监管方面有一些标准也没那么快全出来。现在各个行业、部门,包括我们国家监管部门也都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但是现在也不是说是真空区,实际上有很多标准是可以继续沿用的。像冻鱼片,实际上它直接适用以前的标准(GB273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1013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
还有烤鱼方面,用多大规格的鱼,调味料和酸菜占多少,这里面应该是用固形物含量,鱼在整盆熟食里占的比例多少来衡量。这些应该目前都正在准备制定。有了这个标准,监管部门就好监管了。
企业层面上,要保证每次生产味道是一样的,标准化生产,产品的质量也要稳定,消费者买到不同批次的产品都能保证质量是稳定的。
当然,建立一个标准体系,需要从养殖到加工、运输流通、贮藏、产品、品牌等产业链全流程,同时细化到预制菜加工的原辅料要求、具体加工参数的预制菜产品加工规范、限定预制菜产品固形物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各项质量安全指标。
南方日报:茂名乃至全省,该如何利用自身水产品优势,更好地促进水产品预制菜的发展?
陈胜军:首先,要利用当地的原料优势,当地有什么原料,就针对这个原料开发一些特定的产品。另外,大家也不要一哄而上,不要酸菜鱼热门就都做酸菜鱼,烤鱼好就都去搞这个。
其次,可以针对不同地域研发不同产品。比如粤菜地区,那就要符合粤菜清而不淡、油而不腻的特点。另外,就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区分,比如老人、小孩或者特殊人群,去了解这些群体有哪些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开发预制菜产品。
除此之外,还要在品牌上下功夫。现在预制菜这么火,但是也还没有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或者品牌出来。因为名牌是质量的保证。所以,企业现在应该就要向着树立自己的品牌方向发展,要有长远发展眼光。
【采写】邹祥亮
【摄影】邹祥亮(除署名外)
【通讯员】吴卓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