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弹丸小国,野心勃勃。
说的是立陶宛。
多次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玩火,污蔑新疆存在“种族灭绝”。近日,立陶宛又为上缴“投名状”,呼吁北约在欧洲东翼增加驻军,还身先士卒,成为欧盟首个停止购买俄天然气的国家……
立陶宛,究竟是谁手上的“小立飞刀”?
答案显而易见。
主动“断气”,有钱任性?
“立陶宛政府已经变得疯狂。”立陶宛农民联盟主席雷蒙纳斯直言。
有多疯?
为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此前宣布:“不友好国家”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交易将以卢布结算。
4月初,立陶宛能源部公开表示,停止从俄罗斯购买所有天然气。
俄罗斯此前宣布“不友好国家”与俄天然气交易将以卢布结算。来源:资料图
“我们是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独立出来的第一个欧盟国家。”立陶宛能源部长代纽斯·克雷维斯在声明中说。
说停就停,是挺疯。
“这是多年来一贯的能源政策和适时的基础设施决策的结果。”
此地无银,“独立外交”实为“有人撑腰”。
俄天然气输送线路。来源:观察者网
有俄媒指出,立陶宛不断寻求降低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这样它只能源源不断地从美国、波兰进口更加昂贵的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导致立陶宛的天然气价格继续大幅度飙升。
有钱任性?
买单的,却是民众。
立陶宛群众。来源:中国青年网
立陶宛豁出去了。
为忽悠其他欧盟国家效仿自己,也为在美国面前邀功请赏。
只是,主动“断气”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
彭博社报道截图。来源:观察者网
事实上,在多次拒绝俄罗斯以卢布结算天然气的要求后,欧盟态度已经有所软化。
4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给成员国的一份指导文件中称:在不违反制裁规定的同时,向俄罗斯支付天然气费用或是可行的。“俄罗斯要求以卢布支付能源费用的法令,并不排除符合欧盟限制性措施的支付程序”。
简单来说,就是欧盟“松口”了,以卢布结算俄天然气存在可能。
同样“松口”的还有英国。
英国财政部4月22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英国已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其子公司授权于5月底前使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款项。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知。
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3月立陶宛年通货膨胀率攀至15.6%的历史新高,是欧盟平均水平的2倍多,高居欧盟第一位。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新闻报道页截图。来源:观察者网
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3月31日报道,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公开表示,立陶宛正遭遇经济滞胀问题,且“很难找到解药和药方”。如果形势恶化,可能会面临经济停滞。
立陶宛啊立陶宛,又成了炮灰。
赴美“请命”,赤子之心?
“谁与立陶宛为敌,就是与美国为敌”。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外墙的一块黑色牌匾上,写着20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访问立陶宛时说过的一句话。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外墙上的牌匾。来源:环球时报
美式“肝胆相照”,耍耍嘴皮子就刻牌进匾了。
那么立陶宛的“赤胆忠心”呢?何以昭日月?
显然,“断气”还不够,要更加卖力才行。
于是,就有了——
一以所谓“台湾代表处”为借口,推动实质“一中一台”,至今仍未改正;
二在中东欧17+1合作上小动作不断,并于2021年5月正式退出“17+1”框架;
三将中国称为“国家安全威胁”,拒绝吸引中资参与克莱佩达港口的现代化建设;
四举行“新疆问题听证会”,污蔑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所谓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
五通过了涉港问题决议,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要求中国废除《国安法》;
……
整这么多事,不“代办”你“代办”谁?
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截图。来源:外交部网站
2021年11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声明: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将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是较严重的外交冷却信号,再往下发展就只能是断交了。
从中国这里失去的,可以在美国那里拿回来?立陶宛的如意算盘,打早了。
同年11月,立陶宛外长访美,向布林肯邀功,双方签署协议。
立陶宛为部署在立的美国士兵设立营地。来源:中国青年网
一顿操作下来,6亿美金到手了。
注意,这里的6亿是需要立陶宛连本带利偿还的信贷协议。
6亿还不够,外加1.25亿美元。
注意,这里的1.25亿元是美国对立军售,用于购买反坦克导弹。
立陶宛啊“立讨碗”,“赤子之心”终究是错付了。
根据海外媒体报道显示,阿布克维修斯在4月4日至8日期间访问美国。来源:资料图
时间来到今年4月7日,立陶宛国防部副部长阿布克维修斯再次“赴美请命”。声称如今美国十分看重所谓的“印太安全事务”,立陶宛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能够在这一框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还是没长记性。
路透社报道截图。来源:资料图
三天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利·阿德耶莫会见立陶宛财长讨论对俄制裁,却扯上要支持立陶宛对抗中国。
新的“Offer”到手,立陶宛又开始磨“刀”霍霍……
立陶宛啊立陶宛,尔心昭昭,日月可鉴。
“卖惨求援”,自讨苦吃
反俄抗中,背信弃义,扭头就向欧美“卖惨求援”。
立陶宛,忙坏了。
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中国海关系统已经“删除”立陶宛。来源:资料图
去年12月2日,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的一篇报道引发国际关注。
“立陶宛被删掉了……中国海关系统中似乎没有这样的国家。”立陶宛企业家联合会(LPK)主席杨努列维丘斯(Vidmantas Januleviius)说,“这给出口商制造了难题,他们无法装运剩余的货物……立陶宛工业联合会称,大约有130家公司无法将产品运至中国或是无法顺利通过海关清关,被拒收的集装箱总价值高达2650万欧元。
今年1月27日,欧盟方面表示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正式诉讼,指控中国对立陶宛实施所谓的“经济胁迫”。
据立陶宛国家广播公司报道,为力挺立陶宛对抗所谓的“经济胁迫”,欧盟议会部分反华议员甚至草拟了一封所谓的“联名签署”信,声援立陶宛。
签署信件的欧洲议会议员名单。来源:推特截图
但700名欧洲议会成员中,只有40人签署了这封信。
还有议员尴尬承认,欧盟层面没有在讨论“中国施压”的议题。
来自立陶宛的欧洲议会议员奥莱卡斯(Juozas Olekas)认为,这表明欧盟对立陶宛的“支持”远低于预期。
“联名签署信”的牵头者之一,反华议员米利亚姆·莱克斯曼(Miriam Lexmann)。来源:观察者网
求爷爷,告奶奶。
然后呢?
2022年4月1日,立陶宛出口发展机构表示,今年立陶宛整体出口增长低于预期。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98%。
外交部正告立陶宛
对于立陶宛的种种行为,赵立坚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立之间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中立之间的问题,是立方背信弃义,损害中国利益导致的问题,不是中方向立陶宛施加压力的问题;中立之间的问题,是中立双边问题,不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外交部的发言明确点出中立关系的是非曲直:立陶宛既然选择单方面挑衅中国国家主权利益,那么就要做好被中国反击的准备,向国际社会哭穷卖惨,对于修复中立关系没有任何意义。
拨云难见日?立陶宛何去何从。来源:环球时报
悲情式表演,到底要自我陶醉到何时?
立陶宛啊立陶宛,野心勃勃——
路,却走窄了。
【综合来源】环球时报、长安街知事、参考消息、观察者网、中国青年网
【话题整合】古嘉莹
【海报】甘展平 唐嘉欣
【本期策划】丁晓然 张西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