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大化县政府大力推动易地搬迁政策,近6500户约30000人实现顺利搬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36户27761人,占到了全县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易地搬迁成效卓著。
由于地理位置、身份及生产生活的转换、心理及社区适应不良、文化及习俗差异等原因,部分安置区群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今年在宝安驻大化协作工作组、宝安区民政局、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共同指导下,宝安驻大化社工服务站(简称社工站)借鉴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社区“邻里节”模式,促进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融合发展的做法,选派4名宝安文化“辅导员”、文化“钟点工”,以文化服务为切入点,在安置区精准实施文化春雨行动“邻里节”活动,促进易地安置区脱贫户融入新社区,拥抱新生活。
宝安驻大化协作工作组通过引入深圳新安街道社区“邻里节”模式,于2020年1月春节以“打开门、问声好;常串门、吃个饭;好邻里,照张相”为主题率先在古江安置区开展第一届“邻里节”千人宴活动,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化县委县政府高度认可,将“邻里节”活动复制推广到其他安置点。
除了文艺晚会、千人宴之外,社工站还针对性地举办了游园会、运动会、儿童关爱、慰问活动、宣传活动等系列邻里服务活动,覆盖到安置区内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等各类人群,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获得了搬迁群众的好评和点赞。活动有效倡导了“邻里和睦,守望相助”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了搬迁群众之间的情感融合,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幸福感。
2021年,“邻里节”活动在大化县16个安置点顺利举办,实现全覆盖。
为了整合安置区多种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提升移民融入新社区新生活的深度和质量。2021年4月,社工站在拿银安置区成立了由本地居民为主体的文化艺术团,共有舞蹈、手工、歌唱、绘画等4支队伍。为了加强对文化艺术团的专业指导,宝安驻大化工作组协调宝安区文体局安排4名宝安区文化“辅导员”、文化“钟点工”到大化驻点一个月开展文化交流工作,通过舞蹈培训、摄影培训、交流座谈、文艺表演等7场服务活动,帮助拿银社区文化艺术团得到发展。
拿银文化艺术团在壮族三月三、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日文艺活动中大放异彩,在文艺表演中传递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传达邻里互帮互助理念,有效满足了搬迁群众的文化需要。
经过2年多的实践,宝安社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逐步凸显,社工站成为宝安大化协作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工作典型,2020年12月更是被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入选为《全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
【记者】崔洁
【通讯员】王道俊 韦沛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