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节俭又抠门,为什么会被骗?”
“孩子的钱最好赚,老人的钱最好骗。
近年来,中老年人被骗案例屡屡发生。
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培训、产品推介、
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直播陪护等手段,
针对老年人设置陷阱、诱导消费。
这些“养老”项目,实为“坑老”!
广州:
饮早茶误入“投资”圈套
20多名退休老人被骗300多万
近期,广州海珠警方侦破一宗针对退休老人,以投资酒楼获高额利息为诱饵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330万余元。
海珠区退休老人谭姨是该案其中一名事主,她平时经常到酒楼饮早茶。2015年10月,她在一名“茶友”的介绍下,得知某高档酒楼正在集资开分店,投资该酒楼可获得每月3%-4%的高利息,比银行收益高出10倍。谭姨还到该酒楼实地考察,并说服弟弟一起投资,最终转账40万元投资款。此后,除了首月利息,谭姨再未收到任何款项。2018年,该酒楼突然结业,老人们多年的养老钱无处追讨。
海珠警方查明,2015年至2018年期间,李某、何某等人合伙经营该酒楼,后因经营不善,便打起了日常到该酒楼喝茶消费的退休老人的主意。何某利用母亲的人脉,通过宴请饭局、赠送礼品、参观豪宅等方式宣传酒楼将集资扩大经营,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拉拢了20多名退休老人投资,共非法吸收330万余元投资款。事后因资金链断裂,李某、何某二人卷款潜逃。
警报君说:
别信“高回报、低风险”,都是套路!
珠海:
老人点开短信链接险被骗
警方提醒:收到这类短信,删!
“我母亲好像被人诈骗了,我该怎么办?”4月19日,珠海的陈女士带着母亲来到翠香派出所山场警务室求助。
原来,4月18日,陈女士母亲收到一条冒充“xx银行”的短信,称其可以申请298000元额度的备用金,便点开了短信内的链接并下载了链接内的APP。陈女士下班回家后,母亲提到了该APP的事情,陈女士想起她曾看到过类似的反诈骗宣传案例,怀疑母亲被骗,次日便带母亲到警务室求助。
了解情况后,警务室的任警官马上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查清陈女士母亲银行卡里的钱是否被转走,幸好钱并没有损失。接着任警官又帮老人卸载了诈骗APP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向二人科普了相关防诈知识。
据了解,老人遇到的是钓鱼诈骗。此类诈骗短信内有一个仿冒正规官网的钓鱼网站链接或者诈骗APP下载链接,通过积分兑换、网络贷款、中奖信息等形式诱骗点击。
警方提醒:收到可疑短信,尤其提醒你有网贷、中奖等信息,要仔细辨别,最好直接删除。遇到要输入银行卡、真实姓名及密码等关键信息时,更要多加留心,避免上当。
警报君说:
收到钓鱼短信,直接删!
佛山:
阿婆支支吾吾要转账
银行工作人员:你被骗了!
4月12日上午,佛山南海桂城一位8旬阿婆神情焦急地来到桂城某银行办理开卡业务,并请求工作人员帮其绑定微信后转账3万元。
见阿婆独自一人来银行办理大金额转账,银行工作人员留了个心眼,询问阿婆为何要开卡,还转这么一大笔钱出去,阿婆却支支吾吾。银行工作人员怀疑阿婆正在被人诈骗,便悄悄向桂城派出所石东社区民警中队报告此情况,同时查看阿婆跟微信朋友的聊天记录。聊天记录显示,阿婆遇上了假装自己生病、诱导心善的阿婆借钱治病的骗子。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阿婆,她遇上了诈骗。阿婆却坚持说自己没有被骗,并离开了银行。得知阿婆离开银行后,民警马上到阿婆家中,上门劝阻。经过一番劝导,阿婆终于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骗子。
警报君说:
老人心善易被骗,子女也要多留心呐!
东莞:
有“神药”可治多种老人病?
这个团伙专坑老年人!
近期,70岁的吴婆婆在东莞石龙镇一市场买菜时遇到了一件“好事”。两名陌生女子在她旁边大声聊起一种“神药”,其中一名自称“中心小学的王老师”热情介绍道:“这叫海参花,是海中之王,能治风湿治眼病,特别是通血管,一流。我有个姐姐70多岁,吃一个疗程就治好眼睛了……”
见此药神奇,吴婆婆也想买,便跟着两人到了一条巷子,见到了一名卖药女。对方称,想治好病,必须买一个疗程15包药,300元一包。最终,吴婆婆花4500元买了15包。不料几分钟后,卖药的这几人便被东莞警方的便衣抓获。
原来,这已经不是该团伙第一次作案,该团伙曾以同样的手法骗走一名刘姓阿婆3900元。嫌疑人供述,她们用天麻、花胶、海参花等补品诈骗。所谓“海中之王”,是海底植物,干货,无牌子,每包约1两,网上每两售价仅十几元。
警方提示:老年朋友要理性养生,不要购买无证摊点兜售的来源不明的药材,遭遇此类诈骗时应及时报警。
警报君说:
“三无”不仅不包治百病,还可能伤身!
【新闻加点料】
老年人防诈骗十大案例
来源:金羊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