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星链”会是什么样?这份报告作出解读

南方+ 记者

美国SpaceX公司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星链”已经发射了近2000颗卫星。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发展情况如何?24日在首届中关村商业航天大会暨2022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上发布的《谁可摘星辰——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及用户调研报告》,对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新制造研究院携手九天微星、华力创通联合撰写。整体分为产业链分析、需求侧调研和发展建议三大部分。

报告指出,伴随着全球科技竞争以及新一轮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浪潮,世界大国纷纷抢占商业航天产业高地,在卫星互联网市场的扩张与升级中,通过巨型星座的组网建设占得先机。与传统航天产业不同,卫星互联网是一种全要素的组合式创新,在生产制造、组网运营、业务拓展和合作生态等方面,都需要以划时代的变革应对挑战。

当前,我国处于卫星互联网设计完善与启动试验星座系统的阶段,在产业链成形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沟通与衔接至关重要,如实了解和把握用户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联合调研工作组利用4个多月的时间对国内100家卫星互联网潜在用户单位,包括53家企业用户、47家非企业用户进行抽样问卷调研,获取到丰富的一手数据。

中国为什么要建设卫星互联网?

近80%受访单位都认识到,卫星互联网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具有全局意义,中国需要应对国外低轨宽带卫星网络带来的空间资源短缺和信息安全威胁。

70%以上“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卫星互联网在功能和服务能力上应实现通导遥一体化。

77%的受访企业认为,卫星互联网将作为现有地面5G网络的重要补充,帮助企业开辟增量市场,提升产品服务竞争力。

卫星互联网应带来哪些突破?

受访单位最希望信息安全性和数据丰富性能够在卫星互联网这样的星座服务中得到提升,表示“非常期待”或“较高期待”的比例均达到了60%。

对于提升卫星数据传输速率,有近50%的受访单位表示“非常期待”或有“较高期待”。

受访企业同时高度关注卫星服务能否为其带来更创新的营收方式,“非常期待”的比例将近20%。

用户最期待卫星互联网拉动哪些应用?

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直接拉动的应用领域,调研问卷发现,环境资源监测及救灾应急、卫星终端产品、卫星大数据平台是受访单位预期中的卫星互联网三个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在企业决策者中“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的比例分别为83%、77%和71%。

哪类卫星互联网服务商最受用户青睐?

高达60%的企业和过半数非企业单位表示“非常优先”或“较高优先”考虑与卫星通信网络运营商对接。

受访单位也更希望直接同有实力的空天地大数据平台合作,企业和非企业单位认为应“非常优先”或“较高优先”考虑数据服务商的比例分别为47%到53%。

对于内部组建或孵化有关卫星应用的创新团队,受访单位的意向性则不显著。

卫星互联网未来用户最看好哪些服务?

受访单位最青睐的是购买和订阅卫星数据,企业和非企业将其列为“较高优先”或“非常优先”的比例分别为47%和42%。

采购卫星地面终端设备,满足导航定位、卫星通信需求,也是用户追逐的热点之一,40%非企业单位和35%企业会“较高优先”或“非常优先”考虑。

定制发射自有卫星、组建自有星座的选项,在企业中表示优先考虑的比例也超过了20%,略高于政府等非企业单位。

献策中国的卫星互联网模式:国家队+商业航天

政企用户均倾向于将“是否提供适合本行业的具体解决方案”和“是否有成熟的应用案例”两项列为几乎同等重要的价值标准,认为“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比例均在75%左右。

同时,对于政府用户来说,保障信息数据安全“比较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比例高达72%(企业为66%)。

在现有中国国情下,发展卫星互联网有哪些建议?“创新引领,架构先进,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建立技术自主可控、通信体制先进、多层次多任务融合的顶层架构,向通导遥一体化网络推进”。报告指出。

关于中国卫星互联网如何发展,九天微星董事长、创始人谢涛认为,俄乌冲突中,以SpaceX为首的美国商业卫星公司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地面终端通信产品和卫星服务,在战时发挥了很大作用,这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加速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刻不容缓。

“中国不能照抄美国的做。”谢涛说,“中国的卫星互联网既要发挥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也要积极吸纳商业航天生力军的力量,形成一个产业生态,才能有助于产业的持久发展。”

此外,谢涛还表示要重视应用,“卫星上天、产业落地要提前布局,以客户为中心,九天微星正积极部署海洋物联网以及智慧林业与碳中和等方面的卫星应用。”

【记者】王诗堃

编辑 朱丹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