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东莞航空航天科普展启幕,一起探索浩瀚星空

南方+ 记者

对于浩瀚的宇宙,中国人一直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到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再到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东莞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等主办,东莞科学馆、东莞文化馆和东莞图书馆承办的“科创点亮航天梦”——东莞航空航天科普展览暨2022年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启动。在这里有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和企业力量的航空航天科普馆,有回顾中国航天史,深挖航空感人故事的科普讲座......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呈现航空梦、科技美。

东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春扬表示,举办本次东莞航空航天科普展览会暨2022年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是落实东莞市党代会要求的重要举措,对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提升全民创新素养和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航展陈列设在东莞科学馆一楼临时科普展厅,步入展厅,乳白色的外墙、简洁的设计、现代化的陈列布局,将技术美的轮廓勾勒而出。

往来的市民络绎不绝,展馆里每个展品都迎来了自己的观众。听、看、拍、思考......市民解锁逛展全姿势让现场火热了起来。爱好航空的小朋友们穿梭在其间,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津津有味的参观。得利集团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展品。2021年得利集团与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合作,将重大航天项目的火箭残骸回收,经艺术家手工精雕细琢加工而成的航天科普艺术品,展示出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美。

3D 打印月球模型被前来看展的市民们包围,直径 1.5 米的3D月球模型是基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提供的月球地形数据,经自主研发程序,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设计和执行工艺复杂,体现东莞制造的魅力,也满足了市民对宇宙的美丽遐想。

同时,中国航天日科普主题讲座如期而至,活动邀请了中国首批航天员,第一代航天人潘占春来东莞,为市民们带来“航天员是如何炼成的”讲座。此外,活动还邀请了东莞市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汪洋,为市民带来为‘嫦娥四号’插上翅膀——空间用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 讲座,讲座中汪洋为现场观众科普了航天器的电源系统并介绍了空间用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其应用。

【记者】唐卓

【实习生】郑家琪

编辑 冯文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