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暨“世界腐蚀日”科普讲坛在广州开发区金融服务超市举办。今日正值 “世界腐蚀日”和“中国航天日”,本次科普讲坛邀请了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原主席、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分享了腐蚀现象的危害与预防,特别介绍了防腐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腐蚀无处不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被人们称为金属的癌症、无焰的火灾、隐蔽的杀手。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柯伟、侯保荣先后统计的数据:在我国,每年为材料腐蚀付出的经济代价占GDP的3.4%~5.0%,远大于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总和;WCO的数据表明,腐蚀代价占全球GDP的3%~5.0%。但腐蚀也不全是危害,同样可以为人类所用。
腐蚀:
生命安全与重大工程共同的难题
日常生活中,生锈的厨具会有离子析出,长期不用的自来水管中存的水有可能变成锈水。由于腐蚀作用,雕塑、桥梁等还会产生重金属离子,伴随雨雪融化冲蚀到土壤和河水中,再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面对腐蚀带来的这些威胁,韩恩厚提到,人们可以提高防腐蚀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锈钢锅中尽量不放盐醋等酸性物质,钢锅、铁锅中不熬中药,以及按时更换生锈的厨具等。
腐蚀问题无处不在,上天、入地、下海都需要解决好腐蚀问题。我国的腐蚀问题44%集中在高速公路、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领域,其余则覆盖了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能源和机械行业等领域。桥梁、管道等工程受腐蚀影响,可能导致桥梁断裂、管道泄漏等问题,从而酿成重大灾难事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安全。韩恩厚指出,各类腐蚀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保障重大工程实施、降低腐蚀损失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应予以高度重视。
破解航空航天防腐蚀技术难题
在航天领域,防腐蚀技术更加重要。恰逢今天是“中国航天日”,韩恩厚提到,航天器除了要应对空间原子氧腐蚀、冷热循环、辐照老化等一系列极端环境挑战,还对航天器材料的重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这需要研制出航天领域的专用耐腐蚀材料与防腐蚀技术。
“传统的镁合金防护涂层无法同时满足防腐和导电的难题,我国自主研制出了一种镁合金表面防腐导电功能一体化的涂层,就是让部件表面生成非常薄的膜层,厚度不到一微米,差不多是头发丝的千分之一,仅仅是这么一点膜层就能够实现太空防护。”韩恩厚说。
当年全球防腐蚀技术做得最好的11家单位接受国际盲评,最终中国的防腐蚀技术脱颖而出,被评价为技术性能最佳、成本最低,各项指标国际领先,适合规模使用。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以及嫦娥、玉兔、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以及天问火星探测器等,都基本应用了这种防腐蚀技术。
让腐蚀为人类所用
腐蚀是人们身边无声的威胁,但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巧妙利用腐蚀也可以为民造福。
韩恩厚提到,工业上可以利用铜刻蚀技术来制作电路板;医学中可利用腐蚀技术制作可降解的骨内固定器件和可降解的镁合金心血管支架等;生活中热水器内通常会加入镁棒,镁棒会优先被腐蚀从而保护热水器内胆不被腐蚀。
“研发和应用好的防腐蚀技术,可以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实现“双碳”目标作重要贡献。”韩恩厚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既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抑制有害的腐蚀,又要善于利用腐蚀的有益之处。”
韩恩厚还提到,就发生的腐蚀而言,至少30%是可以通过科普、研究与技术应用来实现降低损失、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污染。4月24日“世界腐蚀日”由世界腐蚀组织(WCO)于2009年确立,设置“世界腐蚀日”的初衷便是为了促进政府、企业与所有民众认识腐蚀、关注腐蚀,通过提高人们的防腐蚀意识,从而保护人类资源、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以及生活安全。
作为本次“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系列活动之一“少年科考队”,广州市第86中学部分师生作为代表也前往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普基地进行参观,深入了解腐蚀科学的前世今生,更加激发起同学们对世界前沿科学的向往和兴趣。
“中国科学院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举办,致力于宣传科学家胸怀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科技育人功能,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李鹏程
【通讯员】雷锦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