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颖:驻村四年 让小山村走出“国际范儿”|乡村振兴青年说⑰

南方+

乡村振兴青年说.jpg

近日,广东有19名青年被授予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为记录新时代青年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的新故事,展示南粤大地上乡村蝶变和脱贫奔康的新浪潮,特推出全媒体报道“乡村振兴青年说”。

策划:孙朝阳 黄学佳

统筹:赵文君 陈丹佳 韩安东 陈理


驻村五年 这个小山村走出“国际范儿”

广州城区以北约80公里,石榴花山脚下,一个原本面貌老旧、“靠天吃饭”的小山村,在89天的时间里改头换面,村里的废置市场摇身变成高端大气的国际会议中心。在此后的四年中,一座绿色、创新的生态设计小镇随之崛起。

广州从化良口镇塘尾村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曾新颖是“建设者”之一。这位时年28岁的湖北姑娘,在四年前进村时,正值生态设计小镇准备落地之时。

四年后,走进今天的塘尾村,以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为引擎,集聚了78家设计创意类企业。湾区设计开放大学来了,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来了,设计师村、高端酒店等也来了。村民和博士生交起了朋友,孩子们就近上起了设计课。

办好小事
让村民在大事上予以支持

 “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院荒杂草生。”2018年10月,曾新颖初到从化良口镇塘尾村驻村时,村里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1800多人的村子,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没人气、缺活力。当时,塘尾村6名村干部中有3人提出辞职,开展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时间往前推一个月,从化启动生态设计小镇建设,将之作为落实中瑞低碳城市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塘尾村正是小镇核心区所在地。根据规划,小镇一期工程需在当年底完工,以确保首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的召开。曾新颖上任的时候,正是小镇前期建设工作最繁重的阶段。 

曾新颖到村民家调解邻里纠纷。

曾新颖到村民家调解邻里纠纷。

作为一名连粤语都说不顺溜的外来书记,了解村情民意成为曾新颖的当务之急。

到任后,她遍访每一位党员、每一户村民,用蹩脚的方言和他们谈心,了解村内各方面情况。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她就去向镇里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遇到程序复杂的项目,就去职能部门找文件钻研。一个月后,塘尾村按程序配齐村级班子,干事创业能力实现提升。

小镇要建设,征迁是硬骨头。每天晚上,曾新颖都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对村民来说,生态设计是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自己的田园房舍确是实打实的眼前的利益。曾新颖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政策、谈利弊,算起“经济账、社会账”。

 “办好小事才能得民心,才能让村民在大事上支持你。”吃过不少闭门羹后,曾新颖总结出工作经验:主动与村民沟通情感,了解他们所想所需,能帮的就尽量帮。

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子女教育问题很让家长头疼。曾新颖就找到生态设计小镇里的博士为村民孩子辅导功课。村民喜笑颜开,原本强硬的态度软了,征地拆迁的事儿顺了。

村里新叔夫妇的农家菜馆因配合小镇建设,搬到了不显眼的民房,生意自此冷清了许多。曾新颖了解情况后,牵线帮他们进驻美团,通过外卖开拓市场,还找到入驻小镇的设计师,为餐馆免费设计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招牌,既不影响环境美观,又吸引了更多客流。后来,小镇建设涉及到新叔家族的一块地,经过新叔夫妇帮忙说话,征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村民说一句比我们说一万句都管用。”曾新颖说。

用时近90天
国际化生态设计小镇拔地而起

前期工作完成后,生态设计小镇的建设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曾新颖为项目建设招工,把村里的劳动力都发动起来,1800多名工人每天三班倒,夜以继日地施工建设,全村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与此同时,人居环境整治也在村内如火如荼地铺开。在曾新颖的发动下,村企党支部及志愿者纷纷化身“保洁员”,大家手拿铁锹、扫把,一起扫马路、割野草、捡垃圾、通河道。

曾新颖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参与塘尾村人居环境整治。

曾新颖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参与塘尾村人居环境整治。

为让塘尾村风貌与生态设计小镇景观风格更协调,曾新颖还多次协调镇规划建设办并邀请小镇设计师,采用本地竹、石、花等原生态素材,对塘尾村100多栋村民住宅进行装饰设计,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经过89天时间,在旧市场、旧厂房、旧村落上,一个国际化的生态设计小镇拔地而起。曾经废弃的农贸市场,变身成为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闲置旧小学则改造成为湾区设计开放大学。2018年12月,首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召开,塘尾村以崭新面貌迎接世界宾客。

塘尾村的变化,让曾新颖备感欣慰。有一次,她妈妈从湖北老家来探亲,在车站看到她时几乎都认不出来。几个月不见,闺女怎么黑成这副样子?老人心疼地说:“你们村变美了,可我的女儿变丑了,哎!”曾新颖笑着安慰妈妈:“值得!”

2019年以来,小镇二、三期工程相继启动,又打造了设计师村、酒店、航空研学基地等,并在鸭洞河畔建起开放式公园。如今的生态设计小镇,天蓝、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推门见绿,步步见景,宛若一个绿意掩映的公园,慕名前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此过程中,曾新颖也进入新一轮忙碌状态。为方便工作,她买了一辆车,在良口镇政府、生态设计小镇和家里来回开,四年下来行驶里程达6万多公里。

交流融合
村民和博士生、设计师做朋友

如今的生态设计小镇宛如一个磁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汇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干事创业景象。

曾新颖给前往生态设计小镇调研的各级领导讲解小镇规划。

曾新颖给前往生态设计小镇调研的各级领导讲解小镇规划。

  “和从化其他的特色小镇相比,生态设计小镇最突出的要数它的产业。”曾新颖介绍,目前小镇集聚了78家设计创意类企业,形成了以生态设计产业为主导,会议会展、科教文创、旅游服务为配套的产业体系,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经济方兴未艾。

村民陈艺菁看准商机,在小镇里开起了土特产店。他种植的优质高山灵芝受到游客青睐,从山沟沟卖进了大都市。小镇的设计师还为他的产品设计了logo、海报、包装盒等。如今,陈艺菁更有干劲,“看到土特产的新出路,在外的孩子都说要回家帮我。”

截至目前,进驻小镇的设计师已为塘尾村和周边其他村免费开发50多款农产品,完成100多项品牌设计服务。

 在曾新颖的推动下,村党支部与入驻企业搭建了人才输送绿色通道,培训并聘用了100多名村民在小镇内就业,涉及保洁、保安、接待、电商等多种岗位职务。此外,小镇的建设还吸引不少村民回流创业,或开民宿、或办农庄,增加了经营性收入。

让曾新颖更感到欣慰的是,村里的气息和以前不一样了。小镇成立了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发动入驻企业的员工面向周边村民举办公益沙龙、公益创意培训班等活动。“设计研学体验营”从2019年开始,对附近乡镇的孩子免费开放。乡村孩子们跟着湾区设计开放大学的老师一起到户外捡叶子、做扎染、画气泡画,在大自然中感受设计的魅力。

 “村民和博士生、设计师成为了朋友。”曾新颖说,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促进了高端人才与农民交流融合,让农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我的心里有个“理想村”

曾新颖

来农村并不是我最初的人生规划。大学毕业后,同学们有的出国,有的成为都市白领,只有我来到农村,一开始落差感很强。

不过,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苦,再累的工作也愿意做。这些年我在良口镇塘尾村,看见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自己也获得了市级和国家级荣誉,感觉所有付出都得到了肯定。我相信,你做的每件事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原因之一,坚持下去就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我对基层工作更得心应手了。也许在农村才是最适合我的,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一个个农村家庭,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我从小就想象过一个“理想村”,这源自于小学课本上的一幅插画。图片里,村民住进联排别墅,种田就是“上班”。从那时起,我心中便萌生了一幅图景,在未来,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有现代化的家具,农田干净整洁。

如今的塘尾村,正在逐渐接近我心中的“理想村”。我还有更多期待,比如,村里也可以做精品农业、高端设计,高端人才和农民成为朋友,互相交流学习,这些将是我日后为之努力的方向。

   南方+ 刘晓维 制图

【南方日报记者】苏晨

【视频】陈锴进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吴思旻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