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是闻名遐迩的农耕宝地,属于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沿海生猪优势区、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南方马铃薯优势区规划范围,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国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更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的发展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近年来,开平市立足区位条件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种业产业优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健康有序发展现代种业,推动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种业高地,成为江门市制种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种业攻关的新载体。不断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质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加强打造品牌提升产业价值。
如今,以盛产各类优质安全农产品著称的开平市,以保障粮食安全、以百亿现代种业产值为目标,正在加速建设“种业长廊”,从现代育苗技术到硬件设施配套,从品种筛选、示范到种苗繁育,从试验种植到基地生产主导品种的选择……通过“小种子”书写农业产业“大文章”,探索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打好种业翻身仗,助力乡村振兴。日前,记者实地探访“种业长廊”(即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了解开平农业如何造“芯”,为乡村振兴带来“芯”动能。
探访
“种业长廊”打造五大片区
带动现代农业立体开发
开平“种业长廊”以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为龙头,以开平县道X561(现为省道S384和S295)为轴心,核心面积约6700公顷(10万亩),打造种植类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与种业主题休闲区、现代农业种业小微企业孵化区、特种畜类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特种禽类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淡水渔业种业转化生产示范区等五大片区,形成现代农业种业综合发展轴。
△开平“种业长廊”核心区。(图源:开平市农业农村局)
“‘种业长廊’以现代种业为主体,通过打造五大片区,聚集特色农业种业、旅游、科技、景观等资源要素,带动现代农业立体开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开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张国昌介绍道。
目前,“种业长廊”共有优质种业企业18家,涵盖水稻、畜牧、玉米、蔬菜、南药、水产品等种业领域。据统计,近三年,“种业长廊”种企新选育审定杂交水稻品种6个、鲜食玉米新品种5个,引进、推广优质水果木薯品种6个,香蕉新品种15个,菠萝新品种5个,研发了“双重基质蔬菜育苗技术”等6项农业新技术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张国昌介绍,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已分别在“种业长廊”建立科研合作平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建立的江门院区试验基地,总投资2200万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主要开展水稻、香蕉、甘薯等作物新品种研发、引进、示范、推广以及都市农业等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华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站,占地面积约3.3公顷(50亩),仍正在建设中。
如今,在“种业长廊”建设推动下,长廊中的企业不断完善种质资源库各类育种材料,通过整合国际、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10多个科研单位搭建科研合作关系,推动农业种子种苗研发和成果转化。
举措多项政策落地
助推种企做强做大做专做精
春日,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一片绿意盎然,在一排排即将成熟上市的生菜苗间,番薯叶正在茁壮成长。在这个蔬菜大棚里,种苗均出自同一个“娘家”——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
“每一株苗都要严把质量关。简单来说,就等同于每一株种苗都配备了24小时在岗的‘保姆’。”该公司负责人罗伟特介绍说,品种不同,农作物千差万别,品种选得好,可以增产增收,提高品质,获得更高收益,这就是种子的作用所在。
过硬的农业现代化技术让罗伟特对农业产业有了更足的发展底气。目前,该公司成功实验培育蔬菜品种超过220种,蔬菜年产量超过3000吨,相对于国外传统技术,年产量可提升206%。同时,与普通蔬菜相比,该公司所产蔬菜的口感、味道,在盲测中的选择率为95%。
目前,该公司通过育苗中心+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依托育苗技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让安全绿色无公害蔬菜走上港澳地区居民的饭桌,该公司也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天菜农业是开平市“种业长廊”中众多优质种业企业之一,得益于开平市建设“种业长廊”的机遇,天菜农业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在赤坎镇建设了规模约33.3公顷(500亩)的绿色农业蔬菜生产基地,项目投资额650万元,生产蔬菜供港销售。”罗伟特介绍,公司要发展,土地必不可少,开平市为帮扶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了土地优惠政策。
“只有把种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培育成龙头企业,才能真正落实种源自主可控、供给安全的目标要求。”张国昌表示,开平市目前对“种业长廊”中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所必需的建设用地需求,优先支持保障解决;对新入驻的科研机构或研发型种业企业所必需的建设用地需求,优先扶持保障解决;对种苗企业投资建设种苗生产基地所需的管理、仓储用房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用地,按照设施农用地管理规定优先予以保障。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开平市除了对“种业长廊”的种业企业落实土地优惠政策外,还加大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如通过统筹财政支农资金,每年安排资金鼓励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重点支持种业研发、试验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选育、生产性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专项资金,对种子资源库运营、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给予经费支持等。
△图源:开平市农业农村局
“我们支持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加快利用金融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和提升竞争优势。”张国昌指出,未来我们还将瞄准马冈鹅、温氏肉鸭等特色优势品种,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打造“单项冠军”企业。
加快培育“粤字号”优势特色新品种
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走进江门市硕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培养室里,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观察并记录种苗生长情况;在光照实验室里,一排排各种蔬菜种苗正在沐光生长;在连栋温室里,一片片种苗即将出厂……
△技术人员正在观察并记录种苗生长情况。江门市硕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开平市“种业长廊”种业企业育苗育种的一个缩影。
据悉,开平市积极鼓励种子企业开展现代种业研发,并鼓励水稻、玉米、番薯、牛大力、白鸽、种鱼、种猪、种鸭、种鹅等品种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一批以特色地方品种开发为主的种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时,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粤字号”优势特色新品种(配套系)品牌建设。
△图源:开平市农业农村局
“我们将重点推动水稻、玉米、番薯、牛大力、白鸽、种鱼、种猪、种鸭、种鹅等品种良种育繁一体化基地建设,通过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保障供种能力。”张国昌补充说,要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分层次打造本市和外埠多个主导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良种繁育基地,建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优势种子生产基地,以此建设高质量种苗繁育体系,并将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发展成为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把开平建成华南地区重要的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助力种业振兴。
据悉,良种繁育一体化基地建设工程是开平市着眼当地特色种业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做大做强特色种业的重要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还将继续提升“种业长廊”的沿线基础设施,通过增加种业长廊标识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整体形象,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
集聚科创资源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开平市提出,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竞争力城市,《中共开平市委关于制定开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
“种业肩负着保障开平‘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的重任,不仅事关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加强顶层设计、研发力量建设,对加速构建育种全要素全产业链集群、推动全市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张国昌说。
张国昌介绍,开平市通过组织全市种业技术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新力量,创建开平现代种业联盟,按照合作、开放、竞争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开平市种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产业环节、品牌市场,加快形成开平市种业资源联动开发、空间联动优化、政策联动争取、技术联动共享、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打好种业翻身仗。
此外,开平市还结合利用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研发力量建设,集聚现代种业科创资源,合作共建开平市现代种业创新研究院,鼓励种业企业组建研发团队建设种业科技研发中心,提升开平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展打造百亿现代种业产值
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开平市“种业长廊”未来的发展思路时,张国昌表示,开平市已描绘好振兴现代种业的建设蓝图。
开平将以百亿现代种业产值为目标,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现代种业振兴路径,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制度、调优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着力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监管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大力推进江门“种业长廊”建设,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
“到2025年,确定一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建成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力争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作物制种基地和高代次种畜禽场,建成国家级水禽制种基地,扶持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张国昌表示,如此一来,开平市种业产业将形成体系逐步健全、产业资源迅速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产业链条有效延伸的良好局面,实现“创新为本、全链发展”,为全省“粤种强芯”工程贡献开平力量,推动开平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来源 |江门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