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妈总觉得走路乏力?
走着走着就容易跌倒”
“爸妈坐起来也没有以前稳妥了”
“唉,爬楼梯已经抬不动腿了,生怕一下子摔倒”
生活中
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大部分人都觉得是老人上岁数了
或者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其实
这很可能是一种疾病的征兆——肌少症
一个容易被老年人忽视的健康杀手!
走路没劲、腿发软、易摔倒,警惕肌少症!
近日,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接诊了一位75岁老人。老人的儿子告诉医生,自己的父亲5年前开始行动迟缓,拿勺子吃饭很慢,走路也经常没劲儿。当时家里人都觉得是老人家上岁数了,行动缓慢很正常。
然而最近,老人家走路越来越费劲,也提不了重物,有时候甚至站不稳,还总摔倒……“不会是心脑血管疾病吧?”家里人觉得情况不妙,便带着老人家到当地医院做了头颅MR、肌电图、心脏超声等各项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全都正常。
经多方打听,他们这才慕名找到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叶国辉主任。在听完老人儿子的描述,叶主任为老人家进行了简易体能状况量表、握力等检查,诊断老人家是得了一种叫“肌少症”的疾病。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锻炼后,老人家在站立、行走等方面比之前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
那到底什么是肌少症呢?
它的成因,表现又有哪些呢?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及治疗呢?
什么是肌少症?
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叶国辉主任介绍,肌少症,属老年综合征的一种,指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包含肌肉质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的下降。它的成因与骨骼肌细胞去神经支配、线粒体功能障碍、炎性、激素合成以及分泌改变有关。最常见诱因为老化、肿瘤、营养不良,其中,老化最为常见,老化过程及体力活动减少均会导致肌肉块丢失。
肌少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肌力衰退,活动能力下降。包括行走、坐立、登高和举重物等日常动作完成困难,甚至导致平衡障碍、难以站立、极易摔倒。
2、患者的体质量、去脂体质量、爆发力、握力明显降低。
3、下肢屈肌衰退较伸肌显著,下肢肌力的显著减退直接影响到平衡功能,导致老人频繁跌倒。
那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及治疗呢?
1、加强营养
避免纯素食,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奶等,可预防并缓解肌肉减少。
2、适当体育锻炼
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训练均能减少随年龄增加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跳绳、太极、快走等;抗阻力训练包括引体向上、蹲坐、俯卧撑、举哑铃等,但老年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3、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对所有年龄的骨骼生长都很重要,维生素D不仅仅促进钙吸收,还可以增加肌肉量,保持肌肉弹性。人体自身维生素D最主要来源是皮肤受日光照射后合成,因此老年人要注意每天适当到户外晒晒太阳。
温馨提醒
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发现家中老人出现频繁跌倒、拿重物困难,应警惕“肌少症”这类疾病的发生,及早就医。
科室简介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是我院重点专科之一,于2020年成立,共设置普通病床32张,急救病床2张,配备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光子治疗仪、红蓝光治疗仪、微氧治疗仪等设备,影像学配有西门子1.5T磁共振、双源128排螺旋CT等。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护理10余人,曾主持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于国内外杂志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能以全科医学的思维,多学科协作,对呼吸道、脑血管疾病、伤口治疗、老年人特有的痴呆、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进行有效诊疗。老年人受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影响,常会出现老年问题或老年综合征,如肌少症、跌倒、大小便失禁、便秘、痴呆、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睡眠障碍、意识模糊、抑郁、疼痛、压疮、营养不良、谵妄等疾病,科室对此有着一整套系统的治疗,临床疗效佳。
作者:陈嘉琦
编辑:李平
校对:雷蕾
初审:曾惠权
审核:廖惠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