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多少书,才能被评为广州图书馆的“好读者之星”?

南方+ 记者

“学习、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广图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4月23日,在广州图书馆召开的“第七届广州读书月发布会”上,读者何绮薇回顾了她与广州图书馆结缘39年的阅读生涯,她也因此被评为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而受到了表彰。

此次发布会亦揭晓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的“好读者”10名、“好伙伴”10个、“优秀志愿者”10名、“优秀志愿者团队”5个,以及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10名、“好伙伴之星”10名。

“好读者之星”“好伙伴之星”事迹展示。黄楚旋 摄

“好读者之星”“好伙伴之星”事迹展示。黄楚旋 摄

此外,由广州巴士集团与广州图书馆共同打造的5台书香主题巴士正式亮相,在未来一个月里,乘坐85、204、209、243、945等5条线路的市民,将有机会与书香巴士相遇,在日常的穿梭中感受书香羊城的魅力。

泡馆近40年,在图书馆遇见更好的自己

受疫情影响,今年广州图书馆的“第七届广州读书月发布会”以在线方式通过“广图直播”、广州图书馆微博和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直播以广州图书馆首部自制口述纪录片《风正帆悬——口述广图40年》预告片作为开始,随后发布会还公布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好读者”、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等奖项。

今年是广州图书馆建馆40周年。40年来,广州图书馆服务广州市民超过1.3亿人次,注册读者量达240多万人,当中涌现了大量热爱阅读、热爱图书馆、关心并投身图书馆事业的好读者。

经过评选,有10位读者被评为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其中既有泡馆长达39年的资深读者何绮薇,也有3岁起即成为广州图书馆读者的00后读者伍宇晨。

在发布会上,何绮薇用地道的广州话将她与广州图书馆的故事娓娓道来:1983年是广图建馆的第2年,当时她才上小学4年级,就兴奋地到广图办理了读者证,从此开启了39年的图书馆之旅。

何绮薇分享她与广州图书馆的故事。

何绮薇分享她与广州图书馆的故事。

“那个年代,我家和广图之间并不通公交车,全靠走路去图书馆,往返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她如数家珍地回忆起在旧广图的少儿部、外借部、阅览室、自学室、报告厅、期刊室度过的难忘阅读时光。

2012年底,广州图书馆新馆部分开放,何绮薇称这是“珠江北岸的一座美丽建筑”,更新的环境、更好的服务、更丰富的文献资料给她带来了更多惊喜。

在广图“泡馆”的39年里,何绮薇提升了学历层次,积累了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职场“小白”成长为企业管理层人员。“在物质充斥、信息丰富的年代,我依然在找寻一方精神净土,以面对不同阶段的生活压力和个人际遇,这是广图对于我生活态度的重大启发。”何绮薇这样表达了阅读与图书馆的价值。

从绘本到“大部头”,借阅文献近2000万字

12岁的伍宇晨同学则在广州图书馆获得了文学方面的成长。2013年6月广州图书馆新馆刚全面开放,年仅三岁半的她即成为了广州图书馆的注册读者,借阅的读物也从当时的绘本过渡到如今的“大部头”。

在疫情发生以及“双减”政策出台之后,伍宇晨将更多时间安排在广图读书、借阅、听讲座、看展览,借阅文献量近2000万字,摘写读书笔记约20万字。

2020年10月号的广州图书馆通讯上,还刊载了她分享推荐阅读杰克•伦敦小说《野性的呼唤》的文章。2个月后,在共青团广州市委等单位主办的“青春爱尚阅读”广州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她阅读了方家忠馆长推荐的《帕瓦娜的守候》,其撰写的读后感被主办方评为“十大好书评”。此外,她还参加了广图的“阅读攀登计划”,连续2年获得年度小状元、朗读达人、阅创达人等称号。

获评广州图书馆40年“好读者之星”的还有:花了20年时间在广州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中探寻,写出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好评的纪实文学《十三行故事》的范小静女士;深入利用广图馆藏文献和服务而成为优秀科研编审的蓝艳华女士;律师、公益人、阅读推广大使,称广图丰富的藏书缓解了他的“阅读饥渴症”的汪翊先生;热爱阅读的视障人士冼广翎女士;长期高频率利用广图文献资源、以专业的创意设计服务回馈广图读者的高校教授张雅女士;年仅9岁就已阅读近3000本图书、广图各项活动忠实小读者谢炫亨等。

广州图书馆活动一览>>

《风正帆悬——口述广图40年》纪录片首次播出

《风正帆悬——口述广图40年》是广州图书馆首部自制口述纪录片,此次发布会播放了3分钟时长的精彩预告片。

该纪录片对30余位广州图书馆的馆长、馆员、专家、读者、合作伙伴等进行采访,以亲历者的口述和丰富的影像,生动详实地展现广图40年快速、全面、跨越式发展的历程,披露了大量1982年开馆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历史画面。

广州城市的发展、变迁也在一个个故事和画面中重现,广州图书馆的这段记忆连接着这座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据悉,该纪录片全片定于4月23日21:15左右在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广州图书馆视频号、微博号等平台也将同步上线。

第四届“广佛同城共读”候选书单揭晓

本次发布会揭晓了第四届“广佛同城共读”活动候选书目。经过广佛两地读者推荐、出版社推荐以及专家初审,《文化的原乡》《海上丝路之舶来珍品》等10本涵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的书籍入围候选书单。

“广佛同城共读”候选书单。黄楚旋 摄

“广佛同城共读”候选书单。黄楚旋 摄

4月23日起,读者可通过关注广州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根据指引即可参与2022“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投票。

过去3年,广州与佛山已成功举办了3届“广佛同城共读”活动,《岭南草木状》《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广州传》先后被选为“广佛同城一本书”,增进了广佛两地文化交流,“广佛同城共读”项目也被评为“广东图书馆学会2020年阅读推广示范项目”。

书香巴士从广图首发

在图书馆西侧,一台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书香巴士亮相,车身以广州市内图书馆建筑为背景,设计风格凸显书香韵味。

据悉,为共同打造“阅读之城”,广州图书馆与广州巴士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代表在发布会上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共建“巴士+文化”品牌,联合打造5台书香主题巴士。

读者走过书香巴士。仇敏业 摄

读者走过书香巴士。仇敏业 摄

书香巴士投放的线路有85、204、209、243、945共5条线路,覆盖了中山路、东风路、广州大道、黄埔大道等市区主干道,途经越秀、海珠、荔湾等各区图书馆。

在未来一个月里,乘坐这些线路公交的市民,将有机会与书香主题巴士相遇,乘客扫描车内二维码,就可以走进“数字图书馆”,获取海量图书馆资源。

书香巴士内部。仇敏业 摄

书香巴士内部。仇敏业 摄

合作双方希望,通过公交移动实现阅读场景的变化,以“线上知识获取+线下随时学习”的方式让广大市民实现随时随地的阅读。

【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江海潮 曾茜

编辑 甘韵矶
校对 刘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