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0日,主题为“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的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东莞举行一系列浓墨重彩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知识产权宣传热潮。即日起,南方+推出“聚焦东莞知识产权周”系列报道,为东莞争创知识产权强市加油鼓劲!敬请关注。
东阳光:做药就是做科研、做专利
从创业之初做铝箔,总是被人“抄作业”,到深耕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池越挖越深,东阳光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科研创新,成为拥有1900项授权专利和两家上市公司的龙头企业。
东阳光集团高层有一个共识:“做药就是做科研、就是做专利!”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进东阳光,了解这家医药龙头做科研、做专利的趣事。
东阳光科技园全景
跑得快、肯花钱,还要敢吃“螃蟹”
东阳光做科研、做专利趣事多
东阳光集团有着非常亮眼的知识产权“成绩单”。
对这组数字,东阳光集团知识产权部部长林淘曦如数家珍:申请发明专利3300多项,占专利总量的95%;授权专利1900项,授权后的专利维持率达92%;授权商标953件。
根据业内权威机构统计,东阳光药业国内化合物专利和专利总量位居国内制药业榜首,且无效专利数量为0。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很多人并不知道,医药龙头东阳光集团当初是做铝箔等电子材料起家。
林淘曦回忆:在创业之初,公司的产品技术门槛低,经常被其他企业仿造,维权困难、屡禁不止。怎么办?公司高层商量:得进入一个科研门槛高、专利保护制度健全、其他企业难以仿造的领域。选来选去,认准了医药行业。
对这个新的行业,东阳光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做药就是做科研、就是做专利。在这个过程中,东阳光经历了很多“趣事”。
东阳光实验室
做专利首先要“跑”得快。林淘曦介绍,他们曾比某知名全球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早14天提早申请发明专利。同样是申请一个新药的发明专利,东阳光在8月底提交申请,该公司在9月初申请,两者只差了14天,最终对方缩小了专利的保护范围,改变了研发方向。林淘曦说:“专利申请的速度非常重要,如果被别的企业抢先了,就可能变成卡脖子难题,大量的研发投入也会打水漂。”
做专利要肯花钱。东阳光第一次申请国外专利时,曾因高昂的申请费犹豫。当时,申请国内专利只需3000元,还有减免政策,但申请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外专利,首次申请费和律师费就要花100万元,价格不菲!当时的东阳光高层顶着压力签了字。林淘曦说:“如果没有这个好的开端,很多海外项目就难以开展。高层的前瞻性思维、肯花钱敢担责的魄力、对创新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东阳光实验室
做专利还要敢吃“螃蟹”。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很多纠纷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虽然缺乏经验,但东阳光在2014年应对第一个美国专利诉讼的时候,知识产权团队在专业机构指导下,一个月全力以赴,整理了14个T的维权资料,硬盘摆满一张桌子。当这批证据资料寄到美国,对方公司花了大量时间消化,还聘请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一起处理。
种种趣事,回忆时面带笑容、云淡风轻,但当初的维权之难、创业之艰,或许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
18年磨一剑
全球首款治愈乙肝的药物即将上市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然而一款新药的上市,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18年、180亿,这是东阳光的研发投入数据,公司医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30%。
如今,经历了18年的艰苦攻关,东阳光全球首款功能性治愈乙肝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试验,预计于2025年上市。
仿药大楼
东阳光集团知识产权部副部长毛洪芬介绍,全国乙肝携带者大约一亿人,如果不治疗,容易造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早在2005年,东阳光就从德国引进一位从事乙肝药物研究30多年的专家,启动乙肝新药科研项目。十几年来,东阳光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通过艰苦攻关,这个乙肝新药日益成熟。在该领域,东阳光已经跑在了罗氏、强生等国际巨头的前面。
除了乙肝新药,东阳光研发的食管癌新药也是全球唯一能靶向治疗食管癌的小分子新药,预计2024年上市。这两个重量级产品的上市,将为国内相关的患者带来福音,并将每年产生数十亿元的产值。
有趣的是,在研发乙肝新药的过程中,为解决药物代谢的问题,东阳光同时开发了利托那韦。毛洪芬介绍,利托那韦原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利托那韦的抗新冠口服药逐渐成为新冠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国内附条件批准进口注册的辉瑞药物Paxlovid,利托那韦就是药物的两种主要成分之一。
这种歪打正着、一石二鸟,或许是对东阳光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科研创新的回报。
东阳光生活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38亿
从数量到质量,东阳光的新追求
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生物医药产业一直被认为是“烧钱的事业”。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就能唤醒沉睡的资产。从2016年至今,东阳光质押专利169篇,质押金额达138亿元。同时,公司3个专利的许可转让获利25亿元。
“从数量到质量,是我们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新追求。”林淘曦说。东阳光计划开拓科技板,研究高精尖医药分析设备,突破国内在高精尖医药设备方面依赖进口的痛点,带动华南地区形成更好的生物医药发展氛围。
对于知识产权申报,东阳光将更加重视质量。林淘曦介绍,公司制定知识产权制度文件,对科技含量较弱的技术不急于申报专利,与发明人沟通进行技术改进;结合前沿的专利导航预警报告,对项目技术进行专利布局与挖掘;加强培训,提高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深入研发一线挖掘高价值专利。
东阳光科技园游泳池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和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促进工作,对企业帮助很大。”林淘曦说,政府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等相关内容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引进金融机构,促进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等业务的开展。在高价值专利、知识产权海外护航申报等方面,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认真审核材料,针对存在的问题耐心解答、积极辅导,非常高效务实。
东阳光集团相关负责人建议,当前出口型企业或者对商标专利有高端需求的企业,在本地很难找到合适的中介服务机构。希望政府调动企业和专业机构资源,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的律所、运营服务机构,为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策划】唐卓
【采写】吴擒虎
【实习生】郑家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