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燕川中学(筹建名:深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地处“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的燕罗街道,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为建设高水平幸福民生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全寄宿制公办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办学规模60个班,可提供高中优质学位3000个,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开学。2022年高一年级将面向全市招20个班,共1000人。深圳市“十佳校长”邹小新同志为该校创校校长。
一、办学站位高,助推教育迈向新台阶
学校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教育新基建新样态优质高中”的总体定位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担当作为的创新人才”的总体育人目标;确立了“立德树人、创新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与“智慧教育、航天科技教育、个性教育”的办学特色;初步确立了“守正创新,博学明理”的校训、“乐为、敢为、有为”的校风、“为学、为事、为人”的教风和“自强、自律、自主”的学风;把“创新精神、航天精神、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主要精神文化。
二、名校集团共建,促优质发展
新安中学(集团)全面引领,将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组建作风优良的管理团队、建立规范化治理制度等方面为燕川中学加持。
新安中学(集团)校长高妙添表示,新安中学(集团)将全力支持燕川中学建设发展,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以共享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为导向,支持帮助燕川中学扎实做好党的建设、行政与教师队伍建设、文化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教研以及高一招生等工作,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把燕川中学打造成为深圳教育新基建新样态的特色化优质高中,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高中学位。
三、师资力量优,教育教学实力突出
教师质量即教育质量,从筹建学校开始,学校就潜心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教师团队主要通过面向全国选聘优秀名师、面向社会公招优秀教师、面向重点大学招聘优秀毕业生、深圳市内商调骨干教师四个渠道进行选拔。目前,已在全市遴选有丰富的高中管理和教学经验的筹建教师11人,面向全国选聘覆盖10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共20人,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重点名校招聘优秀毕业生31人。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新学年入编教师85人,其中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有25人,本科学历17人,硕士学历66人,博士学历2人。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配置科学合理。
二是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聚焦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以青年教师培训培养为重点,借助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带动燕川中学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新中集团各级名师工作室以及区内外优质师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五年一周期的“雏鹰计划”,促进青年教师高质量发展。
四、校园环境美,各功能设施一应俱全
良好的校园环境,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为舒适。学校建筑以富有历史感的陶砖与现代元素之间的碰撞为特点,呈现厚重与轻盈、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将古朴建筑符号以“嵌入”的形式融合贯穿在新的空间之中,营造一个典雅舒适的校园环境。校园内有大量的廊柱以及骑楼空间,形成错动韵律的退台连廊,构建人与建筑和谐共处的美丽校园。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规划完善,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主要包括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含室内恒温游泳池)、师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公寓、STEAM中心(航天科技主题教育体验馆)、多功能报告厅共9栋单体建筑,各功能设施一应俱全。
五、专业特色强,促进教育多元化发展
1、科技赋能智慧校园,“中西医结合”促进个性教育
学校将以教育新基建为契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新网络、新平台、新应用、新治理、新体验的未来学校与智慧校园。同时,学校将打造完全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数字化管理团队和信息化教师队伍,搭建大数据与智能分析管控中心,面向每一个学生建立“五育并举”成长档案系统,并实行“中医式诊断、西医式治疗”的成长教育策略,对学生发展过程进行“数字化”精准把脉,并提出“动态化”的改进良方,以此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化。
2、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航天育人新机制
学校把航天科技教育特色作为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突破口,将以“强基计划”为导向,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国内外知名航天航空高校深度合作,建设航天主题教育体验馆(一期工程),编写航天普及教育校本教材,建立联合升学辅导、优秀苗子培养的渠道和机制,用航天科技带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及运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技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致力为中国航天事业输送更多的后备力量。此外,学校还将为学生搭建体育与艺术等方面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丰富课程体系,全方位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撰文】刘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