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扎根河源深山老林的
科研团队研究成果
21日在国际植物学领域
顶尖期刊《自然·植物》上发表
这是广东林业系统科学研究成果
首次在该期刊发表
填补了全球兰科植物进化研究空白
今天(4月22日)上午,紫金县召开《自然•植物》发表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
据介绍,2018年,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我国两种极度濒危兰科新物种,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此次研究就是以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两个兰花新种为基础,由保护区科研团队开展数年科研监测,联合福建农林大学进行系列深入研究,在真菌异养(腐生植物)领域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
紫金舌唇兰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支持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展县域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工作。不但发现了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两个植物新种,而且还发现全国最大的珍稀濒危植物大苞山茶种群和全省最大的国家重点植物紫纹兜兰种群,并开展了科学保护工作,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展现生态保护成效。
北京时间4月21日23时,《自然·植物》在线发表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科研团队重大研究成果——《有叶和无叶舌唇兰基因组揭示真菌异养植物的进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叶钦良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工程师、保护区工作人员李玉峰、钟智明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研究。
《自然·植物》是《自然》学术期刊子刊,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世界顶级学术权威期刊之一,主要发表植物学各个领域,以及有关植物与其外部世界交互影响的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探究植物学的前沿研究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
论文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发表
论文《有叶和无叶舌唇兰基因组揭示真菌异养植物的进化》。第一处红色划线为论文研究出处注明来自广东紫金白溪省级保护区,第二处红色划线为论文署名显示,叶钦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该成果引起全球植物学家及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美国康奈尔大学 Fay-Wei Li博士认为:“这是一项引人入胜且构思周密的研究。针对两个亲缘关系密切的舌唇兰属物种的比较—— 一个是完全的真菌异养,一个是部分的真菌异养,是非常巧妙的,确实为真菌异养的进化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见解。”
左图为紫金舌唇兰,右图为广东舌唇兰。
这项研究始于2018年3月,当时,扎根莲花山支脉深处的紫金白溪团队在保护区发现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两个兰科植物新种,随后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开展一系列研究。
叶钦良称,这项研究还原和构建了真菌异养兰花进化场景和基本框架,更新了传统兰花与真菌互作关系的认知,同时重建兰亚科祖先基因工具包,推进了兰科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是目前全基因组测序兰花中最大的两个基因组,也是兰亚科第一次被测序的两种兰花,这填补了兰科植物进化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自然·植物》同期还配发评论《Mycoheterotrophy:Turning to dark side》,对这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该研究)为兰科兰亚科中部分型或完全型真菌异养的两种兰花,提供了高质量的基因组,还揭示了兰花基因组如何随着真菌异养生活方式的进化而改变,哪些基因进化事件对它们与真菌的共生关系作出了贡献。”此外,《自然》旗下期刊与服务集合还同步在线发表题为《真菌异养兰花进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简报。
- 来源 -
河源广播电视台
源河客户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