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有约|我手写我心,速写游世界 ——赵晓苏和他的《看世界速写》

晚晴天地
+订阅

文|肖红慧

几年前,我曾在微信群被报社的老同事赵晓苏发出的禅画系列所打动,感念之意像野草在心中生发之时,信手写下了《逸笔写禅意——赵晓苏和他的禅画》的画评,发表在南方日报的副刊上,一时广受好评。禅画,作为赵晓苏这位报社优秀美编和画家的“拿手好戏”,可以说是广为人知,而他的速写,在“晓苏画艺”的公众号里,也以“因美丽而出发”的独特感知,以及“我手写我心”的真诚情感,和丰富多彩的画面意象,打动了不少读者。

作家毕淑敏曾说:“生命是我自已的东西,我注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价值”。省老记协会员赵晓苏,在退休后,十分享受“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这种生命过程,并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自己最好的人生修炼方式,耕耘不辍,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实现苏轼般的理想境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于是,花甲之年的他,因时常感慨“人生苦短,不知道还能做多少事",遂从了自己的心愿,开启了“行万里路、速写看世界”的人生计划:背上相机,带上钢笔、揣上速写本,享受一种边走边画的艺术人生。赵晓苏一路欣赏当地的风光景色,感受异域民俗风情,一路或见缝插针地勾画速写,或见机按下快门拍照,串起琳琅满目、五彩缤彩的旅途风情风景和历史故事,经年如是,循环往复,不断积累和沉淀,至今,他已游览了世界几十个国家,画了几十本速写作品。若不是发生疫情,这些散见在报刋的速写作品,去年就由一个出版社出版了,名为赵晓苏《看世界速写》。

速写作为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以线为主,线面结合,其造型特点是,用简练的线条,在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描画出人物或场景特征的动态或静态形象,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为写这篇文章,笔者把赵晓苏精选30多个国家的旅游速写的作品集《看世界速写》,仔细地欣赏了一遍,那些碎片化、印象化、概括化了的沿途风景、人文、历史、地理,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情致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栩栩如生,仿佛亲临其境,如闻其声。其中的《俄罗斯速写》《智慧以色列》《英国速写》《阿联酋速写》等,是最能体现作者用心去看、用心去画、用心去写的速写佳作,其落笔的关注点,从历史到现代,从高雅到民俗,或是微至尽精,或是宏观广大,立意深刻敦厚,表现手法简捷朴实、线条清新流畅,文词凝练生动,灼灼其华,美不胜收。

赵晓苏的《看世界速写》,以笔者之见,可以概括为三个鲜明特点:

其一,作品题材以当地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场景、风光或人物为主,在行程匆匆、走马观花中,用笔聚焦当地的风景名胜,体现了作为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如在《俄罗斯速写》中,赵晓苏把诺大的俄罗斯古老的历史文化风貌,以寥寥逸笔,简约而形象地一一囊括,生动再现。从代表俄罗斯民族记忆坐标的红场建筑,到体现现代都市生活的莫斯科深遂的地铁,从彰显俄罗斯“大国”的夏宫,到圣彼得堡最繁华的涅瓦大街,无不下笔如有神,给人留下隽永的印象。

其二,作品在对场景、风光或人物场景的描摹中,融入当地的风情风俗,人文历史。《智慧以色列》中,赵晓苏笔下的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可谓是“一步一圣迹,处处有故事”,散发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弥漫着历史的声音。如他描绘的橄榄山下和主哭耶京堂,是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的一处罗马天主教教堂。作者把教堂的场景和耶稣形象,浓缩在一图上,配上钢笔字:“当年,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惟妙惟肖的哭墙速写,感人至深,打动人心。这也是赵晓苏以人文历史为引导、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的速写表现手法之一。

其三,在每一幅速写作品中,注重融入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彰显作者的个性和风格,呼之欲出。如在《英国速写》中,作者就用两幅速写作品来表现了剑桥的风情和景致,充满了情感张力。其中这幅以徐志摩的诗篇《再别康桥》为灵感的速写作品,以形象、简约而又深情的笔触,在速写画面中低吟浅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崇敬之心,以及深藏心中的自由而浪漫缱绻情怀。个性,是艺术的生命,赵晓苏速写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个人认知和情感,和彰显的个性和风格,正是其作品的吸引力所在,价值所在。

赵晓苏的看世界速写,如从艺术特点的角度上看,有二个主要特点:一是主体突出,聚焦一景一物;二是粗中有细,在短暂的时间内画出对象的特征,捕捉瞬间里的美好。

好的速写作品,是作者敏锐观察能力的充分体现。赵晓苏善于在游历世界的过程中,于一地一时中捕捉中美好的瞬间,在看似粗犷的描绘中见细节和情致,那种作为画家的“快、准、狠”手法,体现在他的《看世界速写》中,便是“心物合一”、“形神合一”,生动隽永。

收笔之时,蓦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话:“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我想,年逾花甲的赵晓苏,其追求莫不是如此吧。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