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南方+三水“每日壹读”栏目邀你共读好书,分享感悟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南方+三水频道联动三水区图书馆、佛山市三水区作家协会开设“每日壹读”栏目,我们将在此分享好书好文,欢迎大家向栏目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
作品可通过南方+每日壹读读者群提交,亦可发送至ysjtk2019@163.com,文件名以“每日壹读+作者名字+作品名”格式命名,体例不限,以1000字以内为宜。
欢迎文学爱好者、阅读爱好者入群,以文会友,传播三水故事,交流生活感悟。
5月1日
小燕的故事
今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每日壹读栏目选登三水区文联副主席梁德荣的《小燕的故事》,这首朗诵诗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改革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外来工”胡小燕的奋斗故事。正如作者所言,小燕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努力奋斗者梦想成真的故事。仅以此诗致敬所有劳动者。
小燕的故事
梁德荣
题记:1998年,从四川南下佛山打工:2005年,任职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2008年,以中国第一位外来工的身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外来工”等荣誉: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她,叫胡小燕。她成长的故事,契合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时代同行,让梦想开花。小燕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努力奋斗者梦想成真的故事。
在我21岁之前,
四川那个小山村是我长大的地方。
在我21岁之后,
佛山的天空展开了我年轻的翅膀。
奔跑的青春在流水线上度过,
一切艰辛都融入了明丽的理想。
于是车间多了一个爱做梦的姑娘,
每天和黎明一起走向喧闹的厂房。
从不轻视来佛山后的第一份工作,
每天12小时辛苦劳作的流水线上,
我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挥洒汗水,
劳累的身体从未卸载心中的希望。
站在三水新明珠公司的舞台上,
人生的重大转折向我洒下春阳。
从普通务工者到车间管理者的转变,
脚上的血泡见证了一个打工妹的成长。
工厂,家庭,图书馆——
三点一线的坚持成就着我的梦想。
学历低的烦恼激发了我的潜能,
电脑前忙碌的身影常常披上曙光。
不息的努力,让生命焕发迷人的光彩,
理想的追求,为金秋的收成带来多少希望。从“十佳外来工”到全国人大代表,
艰辛的拼搏一次次创造着成长的辉煌。
2008年,34岁的我走进人民大会堂,
外来工代言人的身份是全新的航向。
我把我的希望和太阳的温暖,
打造成小燕品牌在三江大地上唱响。
我是一只在蓝天下飞翔的春燕,
心中始终怀着缤纷的梦想。
我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
坚信脚踏实地就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打工者的故事,
我的梦想是无数草根追求者的梦想。
我在祖国的土地上不停地奔波,
要感谢新途旧路上的起伏波浪。
与新的伟大时代并肩同行,
让梦想像鲜花一样四季盛放。
我要用满腔的热血和希望,
迎接明天更加灿烂的朝阳。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30日
淡看世事,感恩当下
今日,每日壹读栏目选登读者来稿,作者分享了她在不同年龄阶段读《白鹿原》的不同感想感悟。在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感悟,而最终却可能让你更认同一些千古训言,由此发出“古人诚不欺我”的感慨。你是否也有相同的经历,欢迎留言。
淡看世事,感恩当下
一一再读《白鹿原》有感
吴姝
初读《白鹿原》应该是二十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时。当时只觉书中百十年前的故事令我汗毛竖起、隔空隔世让人气息起伏。
书中的人我简单分为地主、长工、好人、坏人、农民、书生、革命者,他们每个人生动地努力地活着,有卑微的也有腰杆硬的,有遵从守旧的也有淫乱不堪的,有侠风义骨的也有混世逐流的,当然,更有打破封建枷锁追求理想信念的。
书中所有人,是时代洪流的一粟,短暂的一生是作者写书立著的编撰,而那时年轻的我笃信,他们全是真实的存在,甚至于联想到渭水中游陇南平原我的外公外婆他们的家,他们的上辈他们的一生似乎就是白嘉轩的前世今生。那他们有没有碰上那个自私自利的鹿子霖呢?有没有碰上那个漂亮苦命的田小娥?二十出头的我依然爱幻想爱将人物对号入座。
前几年在电影电视剧的基础上又重读巜白鹿原》,在知道了故事知道了人物命运后,读书便没有了血脉喷张、没有了跌宕起伏的心绪不宁,总感觉书中每个人就像一条线,从开始拉出,就已埋下打死结或打活结的结局,一切转折与结果都成了必然。
今天无意间从网上看到话剧《白鹿原》,舞台上在剧情推铺的关键节点便是秦腔和华阴老腔出场,破衣烂衫的农民、铃铛板凳摔打的伴奏,贯穿脑与肠的吼唱,小时候厌之深避之切的秦腔类戏曲如今却那么喜欢。可能是这一声老腔,吼出的是生的真与命的实吧。
话剧版在短暂的时间里不一定能让故事完全透彻的展开,但华阴老腔的吼声却变得耐听舒服。没有现代强大的音响设备效果,没有闭眼扭腰晃脑袋的歌手,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操着亦工具亦乐器的家伙什,一声一声震天震魄的呐喊声,直捣人心啊。
古人总结的太好了,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再看《白鹿原》,深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在时代巨变面前人性善的坚守是不易的,而在生活面前熬的住才是活着的机会。
读小说都在不同年龄有不同感悟,况人生之荣辱喜乐呢?"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宇宙洪荒,百川归海、万物归宗。生于当世,感恩时代,珍惜当下,做好自己。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9日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今日,每日壹读栏目选登一篇读者来稿,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情感的读后感。如果你也曾受挫懊恼、茫然无措、为情所困,不妨跟着这位作者一起读读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或许你未曾经历岁月的洗礼,却也可以透过书籍一起接受岁月给予的最美恩泽。
揭开生命的真相
——读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
梁伟贞 三水区实验中学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是一位百岁老人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
好的文字可以为你解惑,给你启迪,为你展现一个崭新奇妙的世界,为你照亮思想的天空,让你目瞪口呆,使你的思想,你的阅历进入另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人生的悲喜离合,智慧通达,让你唏嘘、感慨、叹息;萦绕心头,久久难以忘怀;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在书海泛舟,可以感受水光潋滟;沉浸书海,让你乐而忘返。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老人在96岁时所写,经历了人生风雨的洗礼,文字和人一样,早已不事雕饰,洗尽铅华,却字字珠玑,凌厉地直抵生命的本质和真相,直达心灵。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
文字静水流深,不着痕迹,却带着生命的质朴和质感,深深地吸引你,感动你,震撼你,让你感受到文字的颠峰笔意与思想之美。让你在需要的时候,为你驱黑,除尘,浇灌。它一直唱着:“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一个90多岁的老人仍然紧抓生命的衣袖,珍惜时间,思考人生,笔耕不辍。《三叔的恋爱》中,杨绛老人让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真切地阐述了人世“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疏淡、无常,曲尽其妙,给读者无尽的怅惘。
世间最难说清,最难道明,最爱,最恨,最不能勉强,最让人难以释怀的,就是一个“情”字。所以在令人唏嘘的《比邻双鹊》里,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怎样的悲欢离合!最后,杨绛老人只淡淡一句:“过去的悲欢、希望、忧伤,恍如一梦,都成过去了。”
在她类似自述的文字中,生命中快乐的、率真的、厚朴的温暖,智慧之言如缓缓流水,流过生命的浅滩,滋润、洗亮,破解生命的迷团。
一切的情缘,一切的悲欢离合,一切的聚散,生命的本真,在杨绛老人的笔下,浸润,流淌,至天高云淡,水落石出。
生活就是,在你懂得它的真相的时候,你依旧一如既往地爱它。细细品读杨绛老人的《走到人生边上》,会悟到生命的真相与明快。原来: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8日
一河一桥,勾起故乡记忆
小桥流水人家,岭南水乡醉美景致。一条河流,一座小桥,往往能勾起我们记忆中故乡最初的模样。今日每日壹读栏目选登三水作协主席万涛的诗二首——《鸳鸯河》与《半江桥》。
《鸳鸯河》
哪是鸳 哪是鸯
也许清的是鸳
也许浊的是鸯
你看 那清的多么文静
象一个清纯少女
姗姗而来 姗姗而去
你看那浊的 多么粗鲁
把从远方带来的泥沙
抹在人家身上
鸳鸯河 鸳鸯河
清浊为一体了
再也分不清你是哪个 我是哪个
《半江桥》
说你象一支横笛
伸入江心
风把你吹响
水把你奏响
于是
来自码头的歌声
才那么嘹亮
说你象一支笔
蘸着江水
抒写时代篇章
江上的鸣笛
在把篇章
吟唱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7日
三江滔滔日夜流
每个地名的由来都有缘故。三水之名,因何而来?今日,每日壹读栏目选登三水区文联副主席梁德荣的《三江滔滔日夜流》,该文刊登于三水文艺第33期。
三江滔滔日夜流
梁德荣
三水之名,得于三江汇流这个老天特别恩赐的大自然壮美景观。三江,顾名思义也是指三条江流。那么,这三条江有怎样的来历呢?不说外边的人不太懂,即使在三水土生土长的人,也未必很清楚。
事实上,即使站在沟通江流、江水交汇的思贤滘岸上,亲眼观看“三江汇流”景象,心内也难免起疑惑,明明看到的是两条江,一条北江,另一条是西江嘛。其实,我们眼底的自然风景没错,而三江汇流也是事实。三水的三江汇流有它自身的特色,必得细细道来,才能知晓它的来历和状况。
三江,指的是北江、西江、绥江,是流经并交汇于三水的三大河流。如果溯流而上,则可以追溯到更远更长的三十六条江河。
北江,古称浈水,是形成于更新世的古老河流。流经三水的河段东起清远石角,西至思贤滘,长度为484公里,是三水第二大河,向来都是三水境内南北水路交通要道。河口至西南的一段北江河,三水人还有个爱称——肄江。
西江,为珠江干流,流经今天属于西南街道的青岐、金本和白坭镇西面,全长28.5公里。西江也是形成于更新世,其干流是原始古河道,历久不变。
绥江则源出怀集,唐代时河道还不固定,游衍于南津、青岐汊道两水之间。到了元明以后,因众多沙洲形成,有“五沙分立”之说,绥江这才固定下来。
于是,我们都知道了,三江汇流的“三江”,指的就是北江、西江、绥江这三条大江河。思贤滘作为河道,使北江、西江在此并汇涌流。而规模小一些的绥江,则在离思贤滘以北三公里处注入。于是,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里,形成了三江汇流的罕有景观。
三江汇流,是“三水”这个地域名字的来源。大自然的神奇孕育出瑰丽的人文历史。当我们站在思贤滘上,迎风眺望三江汇流的壮阔风景,触碰源远流长的历史脉搏,俯仰天地之间,那辽远的大自然画面,足以寄放悠远的神思。三水,风雨苍黄中的厚重史迹,值得我们敞开心扉,认真接纳和安放。
一切因了澎湃的三江激流,一切因了这片丰沃的十地,一切因了万古热列的大阳!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6日
不十分美好的人世间最美莫过情与义
今日,南方+三水频道“每日壹读”栏目选登读者@何晓燕的来稿,一篇《人世间》的读后感。何晓燕认为,《人世间》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她传递了一个朴素的普世真理:这人世间,钱财可以流转,皮囊会老去,社会地位会不断变化,关系会转浓或变淡,但恒久流传永不消失的是情与义,那是支撑着我们在这个并不十分美好的人世间走下去的最美好的东西。你是否认同,欢迎大家留言。
@何晓燕:
《人世间》以周家三个孩子近50年人生经历中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描绘平凡百姓、工人阶层、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下海”商人等人物群像,以极强的纵深感映射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书中对于百姓生活描绘的真实质感,带给不同年龄层读者“沉浸式”体验,勾起年代记忆,跟随书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或喜或悲。
亲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义是《人世间》最打动人的地方。
那个时代的情谊,是亲人之间朴素无华却至真至浓的爱,是朋友们之间肝胆相照的关心,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情分,让我这个70后回忆起小时候在村里吃“百家饭”的日子,“赖在”邻居哥哥姐姐家看书妈妈叫吃饭才回家的岁月。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是赤城——内敛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赤诚。
周家父母对于三个孩子的疼爱,秉义与冬梅相濡以沫又互相体恤的爱情,酱油厂的六君子之间的守望相助最让人感动,哪怕他们不可避免在之后的人生中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共同度过,他们抱团打架,也一起喝酒吃肉,一起谈恋爱,彼此帮衬着度过了最困难的岁月,并保有着最美好的回忆,体现了那个时代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作为现实题材,《人世间》在注重长时间跨度带来的历史深度的同时,从空间的角度拓展故事的宽度,以真实的细节铺就温暖现实主义底色,才能汇聚全年龄层观众的共鸣。
一本好书真的可以点燃你内心好多美好的情感。《人世间》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她传递了一个朴素的普世真理:这人世间,钱财可以流转,皮囊会老去,社会地位会不断变化,关系会转浓或变淡,但恒久流传永不消失的是情与义,那是支撑着我们在这个并不十分美好的人世间走下去的最美好的东西。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5日
可能性,是阅读最美好的礼物
今日,南方+三水频道“每日壹读”栏目选登读者@余人的来稿,一篇《阅读的故事》的读后感。读与被读,颇有“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意境。
@余人:
《阅读的故事》是自称“专业读书人”唐诺的读书四部曲之一,把我们带进不一样的读书“迷宫”,但是读懂了你会真的喜欢这样的阅读迷宫。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可能性,而不是答案,我个人坚信,这才是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最美好的礼物。”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4日
如何演绎经典,讲好时代故事?
今日,南方+三水频道“每日壹读”栏目选登读者@雷欧尼斯的来稿,一篇关于《西游记》的短评。这是一部被不断演绎的经典名著,如何演绎经典讲好时代故事?让我们听听读者的见解。
@雷欧尼斯:
《西游记》最大的文学价值在于其集古代神话传说和民俗宗教故事之大成,把民间草根的奇思异想、风俗信仰和复杂多元的宗教意象、异域风情融为一体,串连成一个完整的文本故事。
作为一种公路叙事,西游故事在百回本虽相对定型,但从未固化,既有清代以来戏曲、鼓词等艺术形式的不断传唱,更有当下影视媒体和连载式动漫的反复摄制。每个时代都应该创作出新的西游经典,而每个经典都不应该成为演绎西游故事的唯一标准。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3日
在茶香诗韵中品读美好
诗歌之美,最醉人心。今日是第27个“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每日壹读栏目选登三水作家杨璞的诗作《在一盏茶的时光里行走》,该诗刚刚获得2021年广东岭南诗社“岭南杯”诗词大赛三等奖。
广东岭南诗社副社长叶健敏点评道,《在一盏茶的时光里行走》是一首抒情而浪漫的自由体诗歌。读着这首诗,如沐春风,如品清茗,如闻泉水,如穿行于时空交替的温馨怀抱里。
佳作共赏,愿大家在一盏茶、一本书、一首诗中,品读生活的美好。
在一盏茶的时光里行走
杨璞
打开记忆的藩篱 温往昔一壶
与流年对坐 执手一场花开的邂逅
着一袭素衣 浅笑迷离 静若清池
向着天边橙色的朝阳
一呼一吸 仿佛 晨曦也跟随着你
左手执盏 右手执壶
轻柔 若雨丝 渡一方云水
将千年的等待
倾入一阙桃花深处
一抬头 一颔首
如轻拂一池春水
在茶与壶之间 瞬间开启生命的蝶舞
釆撷一缕风的轻盈 一滴水的温柔
随指尖 悄然滑落 杯盏之间
让茶香氤氲你我
缓缓流入心田
在生命的宇宙间 幻化成一片碧海蓝天
一首无尘之曲 封存记忆
回眸间 几度春秋漫随风
多想让时光 搁浅于黄昏的渡口
梅花落 桃花开
当春风又一次掠过流年
但愿你我 还能在
一朵花 一盏茶的时光里行走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4月22日
何以解忧,酒or书?
昨日,南方+三水频道“每日壹读”栏目征集来稿信息发出后,栏目组已陆续收到了几篇来稿,有人深夜挑灯夜读,有人一口抿酒轻诵两句,有人左手翻书右手写诗,总归是惬意的。今日栏目更新首篇来稿,三言两语妙句与君分享。
@高山流水:一杯红酒摇不走我的忧思,一本好书却可解我的忧愁。
荐读书目:《遥远的救世主》
【南方日报记者】张秀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