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市政务服务大厅,有个“办不成事”窗口

珠海发布
+订阅

在珠海市政务服务大厅,

一个新增的“办不成事”窗口

吸引了前来办事市民的目光。

不时有人前来咨询,办事员一一记录,

并现场与相关窗口或部门联系。

“办不成事”窗口究竟能不能办成事?

大家跟小布一起来看看↓↓

4月20日,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举行“产业第一 明珠惠企”1+4服务体系发布启动仪式,宣布将通过搭建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实体大厅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企达通”政企沟通平台“阳光代办”服务“窗口无否决权”服务各级政务服务“办不成事”窗口四项措施,为产业落地、项目落实做好政务服务。

“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

“我们在线上、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难免会遇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受理、成功审批等情况,有这样一个兜底窗口,畅通公众诉求反馈渠道,办事体验感好了许多。”20日,在珠海市政务服务大厅办完道路运输证过户的任小姐由衷点赞。

据悉,市民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最终办成的事,无一例外,都是之前在正常窗口难办理的“疑难杂症”。

“门好进,脸好看,但有些事儿还是难办”,这是当下政务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痛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新窗口专门解决办事难、多头跑、来回跑、体验差等问题,由专窗专人受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受理或审批等情况,不再让企业遇到办不成的事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自成立以来,收获了珠海市民的广泛好评。目前,全市各级服务大厅即将实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覆盖。

“窗口无否决权”制度

把“不能办”变成“指导办”

除了新设“办不成事”窗口,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窗口还将严格落实“窗口无否决权”制度。这意味着,各级政务服务窗口办事员不能再简单向申请人回复“不行、不能办、不是我办”等话语。

要把‘不是我办’变为‘告知谁办’,‘不能办’变为‘指导办’,‘不知如何办’变为‘想办法办’,真正做到职责内的马上办、职责外的协调办、法规不明的指导办、群众需要的帮代办的服务精神,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珠海市政务服务与数字管理中心主任潘永强介绍。

“阳光代办”服务产业落地无死角

当前,珠海加快推进“产业第一 明珠惠企”1+4服务体系,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将重点实行“阳光代办”服务,围绕项目审批、建立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机制健全的阳光代办服务机制,特别是为产业项目、政府投资及重点工程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和代办等服务,力求服务产业落地无死角。

“企达通”实现政企实时沟通

近日,珠海在全省率先推出的跨部门数字化政企沟通服务平台“企达通”上线试运行,该平台首次打通政府端的“粤政易”与企业端的“粤商通”,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实时沟通与互动交流,建立政企双向可靠的点对点的政策和问题传输渠道,让企业的诉求及时得到回应、需求及时得到满足,为产业落地和企业发展做好精准服务。

“在‘企达通’上,企业经办人可以发起主动沟通交流,发送包括文本、图片、文件等不同消息类型。政企双方人员建立网状联系关系,即时通讯、高效便利。这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首创的。”潘永强介绍。

“产业第一 明珠惠企”1+4服务体系的正式推出,背后是珠海正着力破解政务服务的堵点痛点,对内再塑政府部门流程机制,通过建设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事项办理全流程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从而大大提升“一网通办”支撑能力。

据悉,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横向对接具有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的市本级各行业管理部门,纵向服务到底,依托省级公共支撑能力,将系统延伸到镇街、村居。同时,从企业实际办事需求出发进行规范集成,平台对办事场景、申请条件、材料解析、申报流程等环节进行精准主题集成,帮助企业“看得懂、找得到”,实现办事“少提交、少填写”,从“网上可办”变为“网上好办”。

目前,该平台已对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容缺审批系统,下一步还将与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不动产、公积金等政务系统进行对接。

根据《珠海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珠海将加速构建

“1234”珠海政务服务新模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拓展个人和企业全周期服务场景,

优化政务服务监管和配套体系建设,

全面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

综合自南方日报、珠海特区报、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编辑/明敏

责任编辑/蓝辉龙

三审/张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