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 实至名归!中山这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齐齐获奖

小学生诗歌季
+订阅

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非遗工作站(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承办的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结果揭晓,评选出十大精品案例及十大优秀案例。我们将持续对各地市的获奖案例进行展示,让非遗保护传承的“广东经验”得以推广。

在本次评选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的中山市,以其深厚的广府文化底蕴,荣获三个奖项,其中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选送的小榄镇胜龙小学《中山民歌》校本教材案例获得精品案例奖,西区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的《西区街道龙舞(醉龙)进校园实践案例》和三角镇三角小学的《赓续文化传承,麒麟腾威美名扬》获得优秀案例奖。一起来看下这些获奖案例吧。

一、《中山民歌》校本教材案例

奖项:精品案例

选送单位: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中山咸水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情怀。咸水歌在中山市东升镇胜龙村有着悠久的历史。

小榄镇胜龙小学是广东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将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山咸水歌作为学校特色教育。胜龙小学通过以歌启智,并结合学校选手的特色,创新教法,把中山咸水歌融入诗词教学、识字教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歌声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

本着“中山人要懂中山文化,要学习中山文化,要传承中山文化”的教育目标,胜龙小学全校教师于2005年开发了《中山民歌》校本教材(第1辑),开始将优秀的中山传统艺术文化带入课堂,十几年里更新3次《中山民歌》校本教材,使中山民歌这一传统艺术文化深植于师生心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2014年被命名为广东省咸水歌传承基地,2009年《中山民歌》校本教材获市一等奖;《咸水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获中山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在传承过程中做到全校普及与民歌队培养提高相结合,让中山咸水歌在唱中学、在唱中传,学生在快乐民歌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智力的发展。

二、西区街道龙舞(醉龙)进校园实践案例

奖项:优秀案例

选送单位:中山市西区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

龙舞(醉龙)源于宋代,是中山西区民间特有的舞蹈,融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区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是广东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在传承龙舞(醉龙)中,坚持开展醉龙舞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推进小醉龙暑期培训班,发展和培育下一代优秀的醉龙传承人。近年来,先后开设小醉龙传承培训班,编排少儿醉龙操和醉龙历史短剧,出版醉龙连环画册,举办少年儿童醉龙绘画作品征集活动,着力推动醉龙舞在校园传承。

据统计,醉龙舞年均参训的中青年多达2000人次,年均展演达20多场次。每年开设醉龙暑期培训班及非遗第二课堂活动,受惠学员达2500人次。小醉龙传承培训活动成为西区绿色暑期活动的品牌项目。

醉龙传承硕果累累,烟洲小学的校园影视《烟雨醉龙》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综合类评比二等奖,《烟洲小学醉龙广播体操校本教材》出版并应用于学校校本课程,舞蹈《戏醉龙》荣获中山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及优秀表演奖,烟洲小学因此获评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同时,西区街道促成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挂牌成立广东省传统舞蹈(醉龙)教学研究基地,推动了醉龙舞在高校的传承和传播。

三、《赓续文化传承  麒麟腾威美名扬

奖项:优秀案例

选送单位:中山市三角镇三角小学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角麒麟舞传承基地,中山市三角镇三角小学通过麒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手段,以地方课程及社团建设为载体,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三角麒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并用科学的视角探究麒麟文化内涵,校内开设麒麟舞社团,推行麒麟文化进课堂,并定期邀请传承人传教等;校外由学校、学生带动辐射,积极参加各类麒麟比赛、活动,均取得初步成效。

学校麒麟舞队多次获邀参加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节,中山市“全国文化遗产日”民间艺术展演,香港中山文化节等多次大型展演活动。多次参加广东省青少年麒麟舞大赛均获得良好成绩,如2016年6月参加东莞广东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大赛获银奖;2018年5月学校麒麟舞社团在“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生缤纷社团风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授予“十佳精品社团”称号;2018年8月三角小学麒麟舞队参加广东省“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青少年邀请赛荣获金奖等。

麒麟文化熠熠生辉,三角麒麟舞美名传四方。

【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杨林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