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载:“同文义学,道光甲辰年(1844)邑人王国麟、何天珍、吴大邦等倡建,讲学课士。光绪初增建东斋”。光绪十九年(1893)有维修。
同文义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五一村亭子岗自然村五联小学内。
坐北朝南稍偏东,五间三进,左右附设东西厢,东北侧建有练武堂,总面阔58米(主体建筑面阔12.84米),总进深48米,占地面积2784平方米。悬山顶,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墙。石门匾阳刻“同文义学”。
石门匾阳刻“同文义学”封檐板、步梁施精致的木雕,墙楣施彩色壁画。头门檐柱挑头施石雕人物,次间虾公梁上施石雕狮子驼峰蝙蝠斗栱。中堂为独立的大成殿,檐柱挑头施石雕人物。后堂前廊设四架轩廊。左次间墙上镶嵌一方重修碑。东西厢各面阔十间,深两间前设四架轩廊。前墙有砖雕花窗。
历经清朝道光、咸丰等七个不同时代,时间至少超过160年,是一座专供客家子弟习文练武之所,为研究客家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依据,具有较大的价值,著名的香港大学中文系创办人赖际熙,就是在同文义学求得功名的。
香港大学中文系创办人赖际熙及其墨宝
建国后同文义学改为小学,为当时周边五个村的共同小学,故名“五联小学”,很多70后、80后都曾在此上学,他们对同文义学充满童年记忆。
过去教室里留下的黑板画为了充分凝聚起群众对同文义学的乡情乡愁,去年底,经过群众参与、专业评估和专家论证,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 ,今年3月份加固整修工程已初步完成。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荔湖街道办事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