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禅城抗疫13号大楼的日与夜

南方+ 记者

禅城抗疫13号大楼的日与夜

4月11日,零点刚过。

转运新冠无症状感染者雷林(化名)的负压救护车,缓缓从佛山禅城某小区驶离。

小区大门几十米外,流调8组组长吴宏伟和组员们迅速下车,走向雷林的居住场所。

事无巨细地现场询问、近百个样本采集、以G为单位的流调资料整理……吴宏伟和组员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此刻,7公里外,禅城区流调指挥中心,灯火通明。近200人的流转专班队伍对来自各方面的流调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梳理汇总成流调报告供上级决策参考。

如果把抗疫看作一场战役,流调指挥中心就是“参谋部”:敌情、我情、战斗决心、部署建议,都从这里输送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这个“参谋部”是怎样运转的?

禅城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内,流调员正紧张地开展工作。

禅城区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内,流调员正紧张地开展工作。

4月6日,佛山在对外省来佛货车司机排查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经过几天排查,流调队初步掌握了该个案的传播链。

然而,4月9日,在区域大规模核酸筛查中,新的感染个案出现了。初步调查显示,该个案与此前传播链并无时空关联。

4月10日晚上9时许,禅城区流调指挥中心灯火通明,流调专班人员正争分夺秒对新冠病毒传播链条进行分析研判。

4月10日晚上9时许,禅城区流调指挥中心灯火通明,流调专班人员正争分夺秒对新冠病毒传播链条进行分析研判。

“一定和病毒‘赛跑’,尽快将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排查出来。”4月10日20时,流调专家提出,要马上对新传播链条开展现场勘查,“这至关重要!”

禅城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梁超斌说:“现场勘察就是与病毒‘短兵相接’。”

这一新感染个案的流调任务,由禅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吴宏伟任组长的流调8组负责。

8组派出现场采样的有4人,另外3人是佛山市和韶关市前来支援禅城流调工作的。

吴凌霄,韶关乐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在疾控领域工作了30年,曾参与支援汶川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

谭森瀚,韶关新丰县疾控中心医生,驰援其他城市后就马不停蹄来到佛山;

古冠斌,佛山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熟悉本地情况。

从接到任务到出发,只用了半小时。等雷林转运完毕,已是零点过后。8组必须在3个小时内完成任务。

“小区有几栋楼?居住了多少人?有哪些公共场所?雷林住在哪一栋?平常业主都是怎么进来的?”古冠斌对当值保安查根问底,吴凌霄却盯上了楼栋前的两个沙井盖。“生活污水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他掀开沙井盖,舀取少量污水供采样所用。

吴宏伟和谭森瀚深入雷林所住的楼层开展取样,出入门禁、手扶栏杆、电梯按钮、门窗边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4月11日2时30分,采样结束。脱下防护服,吴宏伟满脸倦容。不远处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划破了深夜的宁静,也盖住了他急促的呼吸。

在返回流调指挥中心的路上,吴宏伟睡着了。

4月10日晚上9时许,禅城区流调指挥中心内,流调专班人员正争分夺秒对新冠病毒传播链条进行分析。

4月10日晚上9时许,禅城区流调指挥中心内,流调专班人员正争分夺秒对新冠病毒传播链条进行分析。

在8组现场采样的同时,禅城区流调指挥中心电话铃声响成一片,键盘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脚步匆忙、语气急促,很多人身边放着只吃了几口的盒饭。

这里是“参谋部”的大本营。

4月6日以来,禅城第一时间集结起由区卫健(疾控)、公安、工信等多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流调专班,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内及兄弟城市的支援力量也迅速抵达,协同开展流调工作。

8组的实地勘察,是现场侦察。实地勘察的结果、对感染个案的询问……纷繁复杂的信息,还需要经过汇总分析才能准确判断“敌情”。

“早、快、准、细”是流调工作的原则。2小时掌握基本信息,4小时完成核心流调报告,8小时管控到位,24小时完成最终流调报告……每一个节点都要打一场“闪电战”。

4月11日凌晨,流调8组的队员来到新冠感染个案的小区准备采样工作。

4月11日凌晨,流调8组的队员来到新冠感染个案的小区准备采样工作。

流调7组负责对雷林的询问调查。

“4月7日晚,你去过哪里?”

“去了一家店吃宵夜。”

“具体时间还记得吗?店叫什么名字?还有谁一起?”

“和几个同事一起,店铺在某商城附近,时间和店名记不清了,那天我喝醉了。”

“哪几个同事?喝酒后是叫代驾还是打车回家?乘车途中有没戴口罩?”

“我,我,不记得了……”

7组副组长、乐昌市疾控中心疾控科主任郑月璇问得非常详细。

“我都说不记得了,为什么还要我重复?”对于刨根问底地询问,雷林有些烦躁。

还原感染个案的活动轨迹是流调的重中之重,但也是最难的工作之一。

如果流调对象配合,流调的顺畅度和还原度更高。但现实是,流调对象可能因记忆不清或其他原因难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这增大了流调难度。

“有的人连一两天前吃过什么都想不起来,要再回想十多天来自己的行动轨迹,真的不容易。”郑月璇说。

面对雷林的不解,郑月璇一边耐心安抚,一边利用已经掌握的线索,引导雷林顺藤摸瓜回忆自己的活动轨迹。

7组组员、来自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疾控中心的侯世国说,流调要找上家、寻下家,在最短时间内查清病例为何感染,通过什么途径感染,可能把病毒传染给了谁。

面对几十上百G的流调资料,24小时车轮战似地抽丝剥茧,4月11日东方尚未破晓,7组已经连夜梳理出一幅条理清晰的雷林行动轨迹和人物关系图。

11日下午,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雷林与外省来佛货车司机阳性个案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

“我们就是要拨开迷雾。”流调7组组长、禅城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室副主任贺昆路说。


4月11日8时,接到7组报告后,流调中心综合统筹组召集会议,研究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管控措施。

流调专班专家、佛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梁自勉认为,雷林的活动面广、涉疫风险人数多且分散,仅靠点对点的管控不足以织牢织密防护网。

“坚决果断做好当前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尽最大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在4月12日召开的禅城区委常委会会议上,区委书记、区长严冰再三强调。

如何在最快时间内、用最低成本“大海捞针”?流调队伍内部也有过“争论”。

4月11日凌晨,流调8组的队员来到新冠感染个案的小区进行现场采样工作。

4月11日凌晨,流调8组的队员来到新冠感染个案的小区进行现场采样工作。

“禅城的人口密集、流动性大,传播风险也高。”有一种声音认为,借鉴兄弟城市经验,通过对病例时空伴随、重点场所驻留及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赋码管理,引导其加强核酸检测频次,实现“快赋快解、精准管控”。

也有一种声音,担心大范围赋码管理,可能会对被赋黄红码的市民出行生活造成一定不便。

守好生命,护好生计,虽是“两难”选择,却也要努力实现“两全”。

“既要防止疫情扩散,又要保障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禅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科学精准防疫的同时,必须尽可能降低对社会的干扰。

4月12日下午到晚上,禅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两条通告。根据通告,在相关时间、到过涉疫场所的市民,应立即向所在村(社区)报备。雷林居住的周边地区也被按风险大小划定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13日0时16分,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再次发布通告,要求全区无4月11日以后核酸检测记录的人员尽快完成核酸检测,否则将被赋“黄码”。

疫情防控既要精准化,也要人性化。在加强赋码管理的同时,禅城区在检测点增设黄码检测通道,并广泛开展社会面宣传引导。一些曾困惑不解的市民对防控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来自“参谋部”的建议为区里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参谋部”里,是一群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孤勇者”。

今年3月,禅城未雨绸缪,从区卫健、公安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扩充组建了40支战时流调队伍。此轮疫情发生后,来自省、市、兄弟城市的支援力量让“参谋部”更加兵强马壮。

他们中有禅城区疾控中心代理副主任陈凤灵这样的“老将”。陈凤灵有着十几年防疫应急工作的经验,还曾作为广东援冀流调队的一员千里驰援外省战疫。此次疫情突发,旷日鏖战,她的声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们中有吴宏伟这样的“新兵”。从医务转战疾控,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已支援多个城市战疫,在大战大考中快速成长。

他们中有第一时间出列的本地党员。禅城区疾控中心党总支副书记、中心疾控室主任黄智聪支援深圳战疫归来,刚结束隔离期就投入本土“战疫”中。“我是一名党员,此时不上更待何时。”黄智聪说,愿守万家灯火,保护禅城平安。

贺昆路是流调指挥中心“夫妻档”中的代表。他们两口子2021年底才领取了结婚证,婚礼受疫情影响一再推迟。在流调专班里,这夫妻俩一个在流调组、一个在外呼组。尽管办公地点楼上楼下,但连日来却难见一面。“我们并肩作战。”贺昆路说。

他们中有来自兄弟城市的支援队。身为韶关支援佛山流调队队长,吴凌霄进驻流调指挥中心就向队员发出动员令:“我们一定要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战斗到底!”

经过连续奋战,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4月15日,佛山禅城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

4月15日下午,完成支援禅城任务的流调队员们离开禅城。

在流调指挥中心“参谋部”里,是一群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孤勇者”。

在流调指挥中心“参谋部”里,是一群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孤勇者”。

送别时,贺昆路叫上流调7组、8组的组员一起合影留念:“这一路,感谢有你们!”

吴凌霄也笑了,他和来自韶关的队员们为禅城战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梁自勉、梁超斌、陈凤灵、黄智聪、贺昆路、吴宏伟、古冠斌、吴凌霄、郑月璇、侯世国、谭森瀚……以及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的战疫工作人员,有的继续坚守在禅城,有的将奔赴新的战场。

“都,是勇敢的,在危险的关口,你的选择逆着走;都,不必担忧,防护服的里头,藏着坚守,站最前头……”连日来,禅城战疫版《孤勇者》四处传唱,向为这座城市奋战的英雄致敬。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罗湛贤 段思午

【拍摄】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剪辑】杨馥铫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